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受其冲击,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广州作为沿海城市,外向度高,将深刻和广泛地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面临着严峻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在经济困难的时候,民生问题更显重要。全市民政系统要贯彻中央关于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按照市委、市的决策部署,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切实做好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工作,为保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9年,全市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按照市委、市的决策部署,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目标,以庆祝建国60周年和迎接广州亚运会为契机,科学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大胆先行先试,落实惠民政策,着力保障民生福利,着力创新社会管理,着力完善公共服务,充分发挥民政在建设全省“首善之区”中的重要基础作用。
要按照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专项救助和应急救助为辅助、慈善事业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思,全面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1.调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待市批准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的方案后,抓紧组织实施。完善以城乡低保标准为核心的各类救助标准正常增长机制,按照到2010年,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城市低保标准70%的目标,逐步缩小城镇与农村在低保标准上的差距,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均衡化发展。抓紧研究“边缘人群”救助问题,合理界定覆盖范围和救助梯度,形成多层次、多类别的社会救助体系。
2. 全面启动城乡医疗救助。抓紧出台《广州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试行办法》及其配套文件,并及时组织实施,将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扩大到农村困难群众和城镇因病致贫等人员,同时降低救助门槛,提高救助额度,增加救助医院,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3.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规范农村低保管理,健全村民家庭收入核查制度,巩固动态管理下的分类救济和应保尽保。健全农村医疗救助机制,增强农村困难群众享受医疗救助的可及性,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村医疗费报销不方便的突出问题。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继续按照农村低保标准上浮不低于30%确定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继续推进五保村建设,在2008年基础上新增40个五保村建设项目。建立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制度,多形式、多渠道减轻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的生活压力。
4.加强城乡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建设。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灾害应急救助管理体制。抓紧筹建市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完善区(县级市)、街(镇)、社区接收社会捐赠点、站建设,探索城市减灾新机制。加强救灾物资购置储备,确保在重大灾害发生后,受灾群众及时得到有效安置,基本生活及时得到有效保障。进一步完善民政系统救灾应急预案,开展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救助水平。
5.推动慈善事业创新发展。设立“羊城慈善”(初定),从今年起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市慈善工作会议,评比表彰在赈灾、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慈善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个人和项目,并积极推荐作出突出贡献的慈善人物参评“中华慈善人物大”、“南粤慈善”。启动 “爱蕾行动——广州市行业协会商会为患白血病儿童学生设置慈善募捐箱活动”,发动我市有代表性的行业协会商会逐步在全市宾馆、商店、机场、车站、学校等场所,分批次设置5000个“慈善箱”,方便社会为慈善事业献爱心。积极设立“广州慈善日”。广泛开展慈善公益宣传,慈善核心价值。继续组织开展好各类专题募捐活动和慈善医疗进社区活动,办好慈善门诊、慈善超市,搞好“送温暖、献爱心”等经常性社会捐赠活动,做好支援汶川灾区恢复重建工作。
6.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促进成立市、区(县级市)两级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负责、民政统筹、部门联动、街镇实施的社会救助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重点推进街、镇社会救助工作综合平台建设,形成“一口上下”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按每100户低保救助对象500元的标准(不足100户的按100户计算)落实低保救助工作经费;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建立社会救助信息网络管理系统,2009年底初步实现市、区(县级市)、街(镇)社会救助机构的纵向联网以及和有关部门的横向联网。培育和发展从事专业社会救助的社会组织,并在委托专业社会组织承担社会救助的受理、审查、服务等事务性工作方面开展试点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工作者、义务工作者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广泛开展社会互助。
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关于广州等地要学习借鉴社会管理先进经验,有选择地先行先试的工作部署,按照市委市的要求,赴港学习考察,结合民政事业发展实际,积极推进我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工作,重点在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社区建设三大领域创新发展,加快构建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有效衔接的政社互动合作善治新机制。
1.加快社工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按照市委市工作部署,加快制定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主体文件及其配套文件。积极筹办全市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阶段性总结大会暨社会工作现场观摩。扩大并深化社会工作人才建设试点工作,重点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等领域深化试点,同时推动社会工作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率先在我市从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事业单位开展社工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工作,积极探索在公益服务性社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中设立社会工作岗位。加大社会工作宣传培训力度,组织好2009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2.规范社会组织发展,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根据省委办公厅、省办公厅《关于发展和规范我省社会组织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意见。召开全市社会组织工作会议,建立社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和业务主管单位信息议制度。推进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建立社会组织评估机制。宣传贯彻《广州市社区社会组织管理试行办法》,使社区社会组织成为开展社区服务的生力军。制定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管理办法,规范慈善公益类组织的准入条件、募捐活动、捐赠款物使用管理等。制定《广州市行业协会商会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行业协会商会行为。继续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民间化、市场化、规范化。积极推行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增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筹建社会组织孵化,为社会组织提供开展培训、交流和服务的平台。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使全市社会组织在法制建设、诚信建设、能力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3.逐步社区体制,增强基层自治功能。积极配合街道管理体制,制定《广州市社区居民委员会体制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扩大居委会直选范围,完善社区自治体制,保障居委会决策权和日常事务处理权等权益,逐步减少居委会协管协办的行政性事务,充分发挥居委会作为基层自治组织的功能。为进一步增强居委会自治功能,今年要在天河区、荔湾区选择部分街道开展调整居委会专职人员试点工作。根据省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的意见(试行)》和部署,带农村的区、县级市,要各选择一至三个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重点探索农村社区设置、农村社区组织体系、农村社区基本功能、农村服务场所和设施建设、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区建设参与机制等问题。同时,继续抓好第三批“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和村务公开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确保各有20%的社区和村镇达标。
要把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切实提高孤老残幼等特殊群体的福利保障水平。
1.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出台《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全面规范服务内容服务形式、购买服务标准以及监督评估管理制度等。上半年要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市所有街道的目标,开展社区综合养老服务平台的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平安通”呼援服务水平,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加快星光老年之家的建设工作,年底前全市所有社区都要建有星光老年之家。对星光老年之家运营情况进行调研,制定《广州市星光老年之家运营管理》,规范星光老年之家的运营管理,使之充分发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载体的作用。
2.加快社会福利机构发展。完成福利机构新增2000张老年床位的任务。筹建市第二老人院。出台《广州市民办福利机构资助管理办法》,修订《广州市民办社会福利事业机构管理办法》,加大扶持民办福利机构发展力度,规范民办福利机构管理。继续推行民办公助、公建民营等社会福利机构发展模式,鼓励民办福利机构发展,形成多层次、多特色、多功能的养老机构体系。
3.不断提高为老服务水平。修订《广州市老年人优待办法》,扩大优待范围,充实优待内容,改进优待服务,提高优待水平,积极将长寿保健金发放范围从10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扩大到9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筹建老年公园,开办老年大学,为老年人开展文体交流和学习活动提供更多场所。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为老服务活动,大力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4.积极拓展儿童福利事业。进一步提高孤残儿童养育水平和保障标准,加快筹建市第二福利院。继续推进“爱心救助、托起希望”救治百名特困家庭重症儿童行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孤残儿童养育社会化工作,切实解决孤儿教育、安置、就业等问题。进一步做好收养登记工作。
5. 大力发展福利彩票事业。大力宣传福利彩票的社会公益性,加快建设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力争全年福利彩票销售额比上年有增长,筹集更多的福利彩票公益金。
1.继续提升双拥工作水平。修订《广州市拥军优属实施办法》。进一步拓宽双拥共建工作思,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文化拥军、行业拥军、新型经济组织拥军等活动,总结推广一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双拥共建、军民共建平安和谐社区、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先进典型。积极协调部队参与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帮助部队解决战备、训练、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妥善解决民纠纷,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推进我市双拥工作创新发展。
2.切实落实抚恤优待政策。继续完善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再次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和义务兵优待金标准,确保优抚对象尤其是农村优抚对象生活略高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断完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及配套措施,健全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和救助制度,发挥优抚疗养机构功能,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套与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相街接、与优抚对象地位相适应的优抚医疗保障体系。推进优抚工作社会化,积极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等开展“关爱功臣”结对帮扶活动。加强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加紧筹建第二公墓。
3.不断规范接收安置工作。出台《广州市接收安置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和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管理办法》,全面落实军休干部待遇和生活待遇,推进军休干部住房制度。筹建军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加快军休干部安置社会化。继续推进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和自谋职业,做好帮助首批参加两年职业技能培训的退役士兵毕业后的就业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探索实施城乡一体化的自谋职业安置补助金制度。
要进一步做好区划勘界、地名管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婚姻登记、殡葬管理等民政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优质服务。要加强民政工作法制化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依理工作,做好《广州市殡葬管理》、《广州市地名管理》等地方性法规、规章的修订工作;总结开展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领域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为规范性文件或上升到立法层面。要加强民政工作信息化建设,完善民政网,丰富网上内容,及时更新信息,让群众通过民政网更多了解民政;构建便民实用、高效快捷、公开透明的“网上民政”,逐步推进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抚恤优待等民生业务的网上受理和办理工作,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市、区民政业务信息联网,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要进一步加大民政工作调研和宣传力度,结合庆祝建国60周年,迎接2010年广州亚运会,举办首届广州民政博览会,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展示,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集中展现广州民政新形象,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民政、支持民政、参与民政。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民政系统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