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扬走了,但还在,后人应该继续给孩子们心中点燃一把火,应该继续给时代的进步送去火种
植物学家钟扬教授离开我们已经半年多了,人们感怀先生往事,也会追溯先生的来源。钟扬说过,“人不是因为伟大才善梦,而是因梦才伟大”。他做的很多事情都着眼于十年、百年,甚至千年,哪怕自己看不到开花结果,也要把种子播撒在大地。
中国古代形容社会劳动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一个阶段承前启后周而复始。当前我们有大量空白需要填补,无数未知需要探索,万千新需要勘测,“春种”具有创新开拓的关键意义。但是,这又是一个十分的选择。很多人更喜欢急功近利,愿意竭泽而渔的“短平快”,愿意出现在“秋收”时刻,却做一个也许看不见收获季节的“春种”人。
对比之下,钟扬做事总是沉浸着高远的诗意情怀,洋溢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追求。他为上海种植红树林,一开始几乎每个人都不赞同,但他绝不放弃。因为他了解20多万年前上海生长过茂密的红树林,因为他对海南、深圳和日本冲绳等地的红树林考察了10年。更重要的是,他愿意去做一个“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哪怕的是50年甚至200年后的人。第一年种下的树苗罕见的冰冻,但第二年种下的树苗都活了,甚至前一年“冻死”的也活了回来。如今那里最高的树苗已经高出地面两米多,生物多样性也愈加丰富。“人和树都要下去”再看钟扬的生前感言,尤其感受到面向未来的“”之可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树有,对人更是如此。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建成之后,大量的馆藏标本和资料需要梳理,变成大众能够看懂的展品,而当时上海几乎没有人能够横跨这么大的知识领域。钟扬此时显示出丰厚的“跨界”知识储备,担任了博物馆中英文图文版负责人,承担全馆展品的图文写作。这个工作劳动量很大,也不会出什么看得见的学术,但他看到的是少年儿童的紧迫需要。“我已经想好了100个小故事,要为小学生们录下来,这些故事都是从一个问题开始,既有趣又有科学性,引导孩子学会提问。”为了一个遥远的期待而默默播种,方能收获无数梦想。
今天我们太需要钟扬的了!我们的少年儿童教育,总是过于强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的青年过分重视竞争,认同“出名要趁早”,把“人生赢家”当作目标;不少领导干部,也更喜欢操作马上看到的“显绩”,不愿在后代的“潜绩”上花大力气。习同志曾在《摆脱贫困》一书中阐释过“滴水穿石”的时代:水滴在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但其价值和体现在无数水滴的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造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这样的人最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最应该享受时代的荣光。
去年夏天,钟扬曾给墨脱最偏远的背崩乡上钞希望小学上过科普课。160多名门巴族学生听得十分入神,满眼都是成长的渴望。钟扬当场提出要捐款10万元。校长很,却没有收下,他说:“比起钱,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您给他们带来科学的火种。”钟扬走了,但还在,的力量远胜。后人应该继续给孩子们心中点燃一把火,应该继续给时代的进步送去火种,当这种蔚然成风,我们的民族也将出更澎湃的创造力。(梁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