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宣讲成长经历及学习。他说自己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喜欢文化;现在,他正跟着研究生导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有位同学向他提问:“对文化,我们有所了解,像‘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此题有两个焦点“文化的”和“挤公交车的尴尬”,原本是相对事件,没有什么关联,这位同学硬要扯上关联,可以说,写文章算反有机关联的逆推。
题目的主体部分完全可以当成今年流行的第21题(逻辑)的出题素材,我们要分析这位同学的逻辑在何处,进而逆推他偷换概念、不明概念、误读曲解经典乃至忽视传统文化的精髓。
好文章应该有思辨价值,即承题的时候不否认这位同学的“问题”,从而站在存在即时合理的角度指出他困惑的核心所在——他是要找一个能立竿见影马上指导行动的思想武器,再地称之为:儒德的现实化或现代化。
“对文化,我们有所了解,像‘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这句话的“可是”了我们,让我们误以为审题重心在“奉行儒德与主张个益的矛盾”。其实不然。“可是”取消了“文化”和“那样做导致挤不上公交”的性,扯上关系。所以高分作文在立论之前,要界定“困惑”的和文化、儒学的真正意义,此谓。
中上等作文可以浅化为“美德的知行不统一”现象的看待。但如果对文化一窍不通,文章会死在科学性不足上。
驱动是“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每一个考生需要扮演子思而后“回应”之,“回应”的对象是“那些困惑的同学们”,文章要有明确的写作对象。或是以第一人称“我”对“你们”的娓娓道来,或是干脆来封信或稿。
挤公交车是行动,挤公交车的方式是行为方式,若要一皇皇文化乃至文明管约到如此细微之事,我仿佛又看到一书呆子拿着代数书去街市——老板,给我来根号二斤青菜。
没错,生活中哪有那许多礼义,连毛都说,不能那样雅致,那样,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让。我明白你的疑惑,一是文化是否非实用主义哲学,二是孔子到底他成功么?
我倒过来回答你第二个问题,孔子若活到今天,身边能卫星般拱卫一群的情景估计悬,他手里既没有所谓“干货”,也没有资源,更没有什么钱财去优化自身配置。孔子的确不太成功,他和他的文化“失败”到让你挤公交车都如此狼狈。我想,当你遭逢人善被人欺的时候,一定感喟文化的优点是实在,缺点是“太实在”。然而,天不生仲尼,如长夜。你是宁愿在自己挤不上公交车等琐事上纠结,还是期望自己的心灵和周遭如漫漫长夜般蒙昧?
按当下狭隘的成标准来看,文化是软弱的。可当我们把“礼”不窄化为,而是看与人交往关系的时候,文化是极其伟大的——我们因而有底线、有原则、有;我们择善固执不会思考;我们心中有不见利忘义更不奉行厚黑学。诚然我们民族能延续到今天需要那些精明、灵活和钻营,可如果只有那些我们根本谈不上伟大。若你是外圆内方的人,则能帮你挤公交,刚毅方正能让你坐稳了公交。
若你觉得文化不适用,我也能理解,这当然伴随我们对经典产生的误会。骄傲的现代人反过来哄笑先哲的话语极其幼稚,并羞于示人。可能他们的并不能立竿见影,非要等到聪明反被聪明误时,才不见棺材不掉泪。文化是大实用主义哲学,他调控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古代的大儒,未必是挥斥方遒的帅才,却是满怀的侠士;不是绣口华章的,却是温润谦和的师者。对于家风和政风的树立,不知道感染多少志士仁人为我们可爱的文明而孜孜以求。
但今天,我和你们仍然感谢自己的幼稚和不解,毕竟产生的过程,正是我们成长的第一步,让孔子走进我们,去解决我们当下的困惑和尴尬,或许是我们塑造“两千后世界观”的有意义尝试。
学说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宋朝的开国宰相赵普留下了非常著名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林駧(dòng)《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卷八《儒吏》所记:“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赵普作为北宋著名的家,建立了伟大的功业。但他承认自己所学的书籍,除了《论语》之外,没有别的了。南宋伟大的哲学家朱熹认为:“赵韩王(即赵普)佐太祖区处天下,收许多藩镇之权,土国家三百年之安,岂不是仁者之功?”充分肯定了他的伟大和对社会的贡献。(摘自杨玉英《读论语,为人生长跑之最佳起点》)
孔子说:“有志成为君子的人,广泛学习文献知识,再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也就不至于人生正途了。”
●君子:有志于成为君子者。这些文句,都应由动态的过程观点来理解。不然的话,既然已是君子,又怎么还需要这一类的叮咛?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说:“如果有人普遍照顾百姓又能确实济助众人,这样如何呢?可以称得上行仁吗?”孔子说:“这样何止于行仁,一定要说的话,已经算是成圣了!连尧舜都会觉得难以做到啊!所谓行仁,就是在自己想要安稳立足时,也帮助别人安稳立足,在自己想要进展通达时,也帮助别人进展通达。能够从自己的情况来设想如何与人相处,可以说是行仁的方法了。”
●圣:圣是仁的第三义“人之成”的描述。人之成,必有伟大的效应,就是由于一人“充分实现”其向善之性,导致天下大同的美境。这里要补充说明的是:“善”是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因此,一人与天下人之间皆有适当关系,博施济众是一切人际关系之实现,通常只有帝王可以做到,尧舜正是这样的帝王,却还觉得这种要求难以做到。如果不由上述“善”的定义来理解,是无法说明孔子的意思的。我们一再以“行仁”来译“仁”,并且强调其为动态的过程,也可以在此获得印证。
●能近取譬:就是推己及人,去关心别人。如此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进一步求其立人与达人。
本文由325游戏 (www.325qp.net)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