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计划> 文章内容

六安市交通运输局关于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谋划情况

※发布时间:2021-4-14 12:42:2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20年以来,在市委、市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交通运输厅及各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交通运输年度工作任务完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聚焦重点项目,全市交通建设再加速。2020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已完成投资62.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4.8%,完成比例位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市公总里程为24486公里,均名列全省第一。高速公建设方面,省交控集团牵头建设的项目有3个,分别是德上高速六安段、合六叶高速公、合肥至周口高速寿县(保义)至颍上(南照)段,我市全力做好土地报批组卷、拆迁及施工保障。我市牵头负责的项目有2个,分别是宣商高速公、阳新高速公,全力推进两项目的前期工作。目前宣商高速公,市发改委于11月16日已招标PPP“一方案两报告”咨询单位,待项目PPP方案审批后,由市财政局牵头将项目纳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招标文件已通过省交通运输厅审查,12月24日已在省招标交易中心挂网,按照计划于2021年开工建设。阳新高速公,线方案已完成意见征求,按照《安徽省高速公网规划》建设时序,计划2021年全面启动建设。国省干线公建设方面,今年我市国省干线公建设任务繁重,全系统上下克服年初疫情、年中洪涝灾害影响,以“建设六安速度”、“打造六安精度”为抓手,攻坚克难、强力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年新建、续建国省干线.5亿元,分别占年度任务的101%、104%、142%,超额完成任务。

  (二)聚焦脱贫攻坚,农村公建设再发力。2020年建成农村公扩面延伸工程949.6公里,建设里程位居全省第二;完成农村公生命安全防护工程746.1公里;完成农村公危桥工程43座;实施农村公养护大中修工程366.7公里;建成48个乡镇运输服务站,全面完成农村公建设任务。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乡镇通以上硬化达100%;建制村通四级以上水泥达100%;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达100%;山区300至500米错车道完成比例达100%。农村公建设为巩固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保障。

  (三)聚焦城乡融合,全域公交网络体系建设更惠民。2020年以来,我市在舒城县、金寨县、霍山县、叶集区、金安区、裕安区、霍邱县实现公交一体化,全市所有建制村通客车基础上,全力推进全市村村通公交和霍邱县公交一体化工作。2020年市区共新开通公交线条,其中开通定制公交线条,新开东到独山机场拥军专线经吉宝物流园到双桥线条。进一步优化城乡公交线布局,新增城乡公交线条旅游专线条;调整延伸城乡公交线月,我市代表安徽省接受交通运输部组织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质量考评,交通部考评组对我市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公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为我市明年争创全国“四好农村”示范市首批创建市奠定了基础。

  (四)聚焦开拓创新,交通高质量发展再启航。为认真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我市狠抓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市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指挥长的高等级公建设指挥部,积极谋划了16个重点高等级公建设项目。为等高对接长三角,我市抢抓交通运输部在全国交通发展基础好的地区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机遇,积极申报试点项目。经省交通运输厅评审推荐,我市作为开展交旅融合发展等3个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市(全省4个)。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下发了《关于安徽省开展皖南交旅融合发展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我市作为推进交旅融合发展、支撑乡村振兴发展、推动智慧交通技术应用三项工作的试点市。交通运输部通信信息中心确定我市为农村交通运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试点市。目前,我市已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要求,编制了交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发展、智慧交通技术应用等试点方案,全力推进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完善交旅融合配套设施,打造交旅融合精品线;建设一批旅游、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建设市级交通运输数据中心(TOCC)、农村交通运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探索科技治超执法新思等,着力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在全省、全国推广,带动全市交通高质量发展。

  (五)聚焦综合执法,交通行业管理开辟新格局。率先完成交通综合执法。我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在全国首开交通7个门类综合执法的先河,率先在全省完成市、县(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2020年10月28日-30日,交通运输部来我市开展交通运输部门建设评估和规划调研,组织上海、江苏、浙江、四川、陕西省交通部门,专程到我市基层交通执所进行现场观摩,对我局部门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强化科技手段引领执法。先后投入近3000万元建成市交通信息指挥中心、源头监管站39处、非现场执法点12处,在建和正在设计招标非现场卡点12个,积极推进治超非现场执法,利用无人机采取巡查面、水面、治超源头,综合开发集成对讲系统应用、车辆执法记录、执法记录仪配备使用等在交通执法领域应用,极大提升了科技执法水平。规范出租汽车管理。网约车合规车辆完成订单率、合规驾驶员完成订单率、双合规完成订单率位于全省第2位,在全国名列第16位。出租车“爱心送考”开展16年,开辟了一条条“通畅、安全、温暖”的高考绿色通道。超限超载运输得到有效治理。道车辆超限率控制在0.36%,公桥梁得到了有效;通行能力显著提升,运输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安全生产工作平稳有序。2020年以来全市道运输行业生亡人事故3起、死亡3人,未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与去年同期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平。

  (六)聚焦党的建设,交通系统党风行风建设再夯实。思想建设根基不断夯实,组织全局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主题教育,结合日常教育培训、“学习强国”使用、知识测试等形式抓实理论学习,先后到金寨、霍山等地开展传统教育,引导牢记旨、坚守理想,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基层党组织建设全盘优化,立足体制机制后机关和事业单位新架构,对4个新设单位分别设立市交通综合执法局党委、市交通应急保障中心党支部、市交通信息指挥中心党支部、市交通财务管理中心党支部;对1个机构升格单位市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设立党支部;将原市公运输管理处党总支改建为市道运输管理局党委。推动基层党组织整体设置规范、功能凸显。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双向融入,把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交通运输各领域、全过程,暴雪、洪涝灾害期间,组织突击队在道抢通、应急救援中发挥主力作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干部践行“六个带头”,组建突击队12支、志愿服务车队6支,募集捐款11万元,勇当阻击疫情“者”、复工复产“先行官”。积极探索“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到工地上”新思,率先设立了国道312、省道366等2个项目办临时党支部。以基层党建领航计划为载体,实现交通中心工作与党的建设“两手抓、两手硬”。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紧抓“讲重作”“讲严立”“严强转”“三个以案”等警示教育契机,围绕持续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推动各级党组织举一反三、深入自查,开展专项整治。扎实开展“队伍建设年”活动,严格教育、管理、监督干部。聚焦生态、选人用人、工程建设、脱贫攻坚、行业监管等领域开展纪律审查,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运行的监督制约。深入开展全市农村道畅通工程暨扩面延伸工程建设专项整治,不懈抓党风、促政风、带行风,打造满意交通、廉洁交通。

  总体思: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新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六稳”“六保”工作部署,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基础,为新时代幸福六安建设提供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

  总体目标:2021年全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完成投资约61亿元,其中高速公建设计划完成投资约10亿元,国省干线公建设计划完成投资约40亿元,农村公建设计划完成投资约10亿元,客运场站建设计划完成投资1亿元。水运工程建设计划完成投资约7亿元(由省港投集团投资建设)。续建国省干线公里。全面开展我市承接的国家级交旅融合、乡村振兴、智慧交通建设三个交通强国试点以及农村公管理养护体制、农村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等项目试点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高起点谋划“十四五”规划,确保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积极关注省、市“十四五”规划进展,进一步对接上位规划,按照对外连通、市内畅通、服务乡村振兴的思做好六安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全市谋划交通运输重点项目涉及内河航道、港口海事、高速公、国省干线、城市快速、农村公、运输服务、安全应急保障、交通信息化工程等9个类别,项目估算总投资达2440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约676亿元。谋划高速公项目8个,总里程达533公里,谋划普通国省干线个,“十四五”计划完成投资约300亿元,建成S244罗岗至分口段、S325长集至马头段、G105姚李至戚家桥公、天堂寨至陡沙河扶贫绿色公、G312皖西大道至六安西段、金舒大道等项目,总里程约400公里。以《六安港总体规划(调整)》《六安市水运中长期发展规划》公布实施为契机,结合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积极谋划市域水运项目,紧盯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推进淠淮航道项目建设,加强公水联运、铁水联运,持续优化运输结构,因地制宜调整临港产业布局,夯实临港产业基础,整合干线港口资源,着力打造霍邱淮河港口产业园。

  (二)高强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建设一批交通重点项目。抓好高速公项目建设。一是加大省交控集团实施的高速公项目协调力度。继续抓好德上高速公合肥至枞阳段、G40沪陕高速公合六叶段、合肥至周口高速公合霍阜段施工外部保障。二是推进我市负责实施高速公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宣商高速公、沪蓉高速天堂寨支线、固始至杨庙高速公前期工作,确保2021年宣商高速公开工建设。抓好国省干线公项目建设。加快推进S244罗岗至分口段工程、S325六安马头至长集改建工程、G105姚李至戚家桥段工程等12个续建项目建设,2021年续建里程270公里,完成投资29亿元;做好G346天堂寨至陡沙河扶贫绿色公、S324十字至龙潭(霍邱段)一级公建设工程等5个新开工项目建设,2021年计划开工86公里,完成投资11亿元。提前谋划并做好其他国省干线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将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专项规划,争取上级补助资金。谋划符合条件的一级公发行收费公专项债券,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按照市县分担机制和市交通运输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实施方案,提升资金运行效率,形成市县区权责分明、资金互助的局面。抓好农村公项目建设。继续加大“四好农村”建设力度,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巩固和完善农村公扩面延伸,实施农村公危桥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配合做好淮河干流航道整治、临淮岗复线船闸、六钢集团专用码头等重点水运项目的服务协调,加快推进临淮岗海事综合搜救和霍邱港区远通码头3个2000吨级泊位项目建设,为新时代六安港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抓好公治超非现场执法卡点建设。2021年将再建非现场执法点3处;研发科技执法管理系统与非法营运预警研判系统,加大移动执法终端、电子抓拍设备投入;加快推进叶集和马头治超站办公驻地项目建设。

  (三)高标准开展交通强国试点,着力打造交通运输发展亮点。按照“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思,推进乡村振兴、交旅融合、智慧交通等交通强国试点建设。结合农村公提质升级实施一批旅游、产业,“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约100亿元。科学编制《六安市“交通先行,助力老区乡村振兴”试点实施方案》《交旅融合,促进大别山区旅游发展试点实施方案》《科技引领,打造智慧交通建设样板试点实施方案》,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推动县乡道及低等级农村公升级;通行政村村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道加宽至双车道,通往美丽乡村中心村道加宽至5.5米。提升城乡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乡村客货运输信息化和农村物流递送便捷化,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渠道。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提升农村交通安全水平,加强安全风险重点段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公四、五类危桥力度,实现县乡道安全防护工程全覆盖,实施村道安全防护工程消除行车隐患。丰富和发展交通文化品牌,推进交通文化进乡村、进校园、进机关、进车厢等,推动交通文明融入乡村基层治理,强化古道、古桥等历史遗迹,开展交通文化内涵研究和。推进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宣商高速六安段、阳新高速和霍山至英山一级公等项目工程建设,进一步形成完善的“快进”交通网络;加快推进梅山至鲜花岭、小南京至汤家汇红色旅游公建设;实现以天堂寨、万佛湖、佛子岭、铜锣寨、白马尖、城东湖、城西湖等主要景区市、县、乡、村四级绿色旅游公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慢游”交通网络。升级完善交旅融合配套设施,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区域与区县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突出“大别山红色旅游”特色效应。因地制宜加强露营、康养度假区绿道系统等规划建设,推进自驾车、房车营地、驿站、观景平台、休憩平台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交旅融合精品线,按照“外联内畅、景融合、全域一体、生态共建”的思,加大通往景区旅游公建设,突出红色旅游、农业旅游区域特色,打造旅游风景线,升级打造环湖旅游大道、大别山旅游通道、山湖旅游大道、九十里山水画廊、淮滨公,一谷一带、一岭一库等主题旅游线。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区,积极做好“红绿”两篇文章,推动发展“交通+红色旅游”、“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特色农业”、“交通+康养休息小区”等绿色经济。建设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平台,推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智慧交通发展。完成TOCC的软件平台构建,平台架构为“1+5+1”,即一个中心、五个综合应用子平台和一个服务。一个中心是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五个综合应用子平台是交通运行综合监测平台、交通行业监管分析平台、长制管理服务平台、交通辅助决策支持平台和交通协调应急指挥平台,一个服务是交通信息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农村交通运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农村客货运市场转型升级。以满足农村地区人民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为目标,实现农村人、车、货、站、线、点的智能匹配和运力资源的柔性配置,激活农村客流、物流、信息流的微循环,搭建客货同网、资源共享的城乡一体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创新、信息化和标准化对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持续推进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整合公、水、运输、执法等领域数据资源和应用系统,建成较为完善的行业互联网+监管体系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体系,支撑行业智慧决策、精准治理、便捷服务;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实现网络和信息核心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可控。

  (四)高水平建设农村公,确保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施农村公提级工程,实施县乡道提档升级工程;结合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计划,实施乡村公联网提质工程;实施危桥加固、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等。加强农村公产,推进农村公“田分家、宅分家”工作,加强农村公超限运输治理力度,延长农村公使用年限。深化农村公管理养护体制,根据《六安市深化农村公管理养护体制实施方案》要求,做好我市农村公养护体制试点工作。推进各县区于2021年4月底前出台县区的深化农村公养护管理实施办法,全力推动各县区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农村公养护管理体制试点。持续推进“长制”工程,实现农村公“长”全覆盖,构建我市“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督严格、保障有力”的公管理机制,全面形成网格化的长监管体系;构建我市农村公长效管理机制,长制管理实现规范化、精细化和常态化,基本消除农村公沿线“脏乱差”现象,实现农村公“畅安舒美”的通行。实现农村公管养水平“双提升”,开展农村公养护现代化、专业化、科学化、制试点工作,促进农村公管理能力、网络体系、通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确保列养率达到100%,力争优良中等总比例达到90%。推进农村公养护信息化管理,提高组织管理和动态能力,有效解决县区基层管理人员不足等问题,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及大数据利用和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完善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物流体系建设,以全市农村交通运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应用为抓手,按照“多方合作、共建共管、利益共享”的原则,鼓励站(点)经营主体加快创新综合运输服务站(点)运营模式,强化与旅游客运、商贸流通、供销合作、电商快递、农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深入合作,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效率,实现站点的一站多能、多站合一,把功能单一的物流站点变为客流、物流、信息流的中转枢纽。

  (五)高要求提升交通综合执法能力,确保道运输市场和谐稳定。加强交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开展市(区)、县两级交通综合执法人员集中轮训,扎实推进执法队伍“四基四化”建设,增强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塑造执法队伍新形象。提升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水平,健全完善市、县两级交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联合检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常态化工作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积极推广“互联网+监管”、非现场执法等工作方式。严格落实安全监管措施,加强源头管理,严把市场经营准入关;深入客货运企业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严格落实整改措施,并确保按时整改到位;充分运用GPS系统对车辆、场站及其运营过程实施动态,及时纠正违规行为;持续开展执法人员安全应急培训,提高其在日常执法工作和应急救援现场的处置能力。规范交通运输市场秩序,重点加大道客货运市场和危化品运输的监管力度,确保道运输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联合、等部门持续开展联合行动严厉打击超限运输行为,有效经营者权益,交通建设;定期开展班车、运输市场集中整治。以客运班车、网约车、出租车及“黑头车”为重点,定期不定期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确保客运市场规范有序。健全跨部门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与、、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形成执法监管合力。建立与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明确移送标准和程序,做好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

  (六)高效能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确保行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完善出租车行业治理,扎实做好出租车经营权确权,进一步完善“两证合一”变更流程。推动出租车运价调整,稳妥合理调整城区出租汽车运价。加强网约车管理,强化网约车辆和驾驶员“双证”资质审查,继续保持网约车双合规率位居全省前列,引导网约车规范发展。加快城区出租车综合服务区建设。优化全域公交网络体系,完善升级市县乡村四级全域公交网络体系建设,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扩大城乡公交线网覆盖范围,优化线网布局。争取市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入,重点规划建设城西、城北大型公交综合场站,完善充电桩、场站设施、候车亭、电子站牌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公交信息化,整合数据资源,促进系统融合,打造公交数字化、智慧化。狠抓工程质量监管,打造精品工程。持续加强交通工程信息化建设,推进远程视频系统和网络考勤落实落地;严把交通项目过程关、结果关、鉴定关,确保工程质量。以S244罗岗至分口段、S325马头至长集段工程等“六安精度”创建示范项目为引领,大力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施工精细化,精益求精打造交通建设工程“六安精度”。加强对县区的业务指导,不断提升全市农村公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提升交通运输应急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应急队伍综合素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应急保障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应急保障(处置)专家库,为交通运输应急保障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持。抓好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继续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类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治双重预防机制,扎实推动互联网+安全培训教育,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强化信用管理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运用,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确保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确保实现道运输行车亡人事故双下降的总体目标,全市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推进部门建设,学习贯彻落实习总在中央全面依国工作会议上重要论述;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制定市交通运输局“八五”普法规划和贯彻落实意见;开展《六安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立法调研论证。深化“放管服”,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先照后证”力度,推动取消除道货物运输以外的道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并将相关考试培训内容纳入相应等级机动车驾驶证培训,驾驶员凭培训结业证书和机动车驾驶证申领道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做好省交通厅将“船员适任证书核发”下放市级承接等工作。

  男欢男爱网

  (七)高站位深化从严治党,确保交通运输风清气正。旗帜鲜明讲,切实增强“两个”的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引导全局各级党组织和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突出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巩固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以市公交总公司张广建案为镜鉴,举一反三,剖析,纠建并举,抓早抓小,引导干部和人员把理想、党性原则、为民旨、廉洁观念牢固树立起来,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扎紧扎牢制度,从源头上预防问题发生。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杜绝“用人”“花钱一支笔”“办事一人定”的问题。强化对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加大风险管控,健全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体制机制。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打造高素质纪检监察队伍。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站位和,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提升能力素质;要严肃内部监督,刀刃向内,勇于,不断健全完善内控机制,防止“灯下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