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县委、县的坚强领导下,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总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县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面推进落实“三农”工作各项任务, 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1.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一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县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目前,全县水稻播种面积23.934万亩,其中早稻3.19万亩,单产400公斤/亩;双季晚稻3.237万亩,单季稻及一季中稻17.5万亩。虾稻模式面积3.755万亩,目前完成秧田育秧工作,预计7月上旬完成大田栽插。在田油菜4.6万亩,单产150公斤/亩;小麦面积0.35万亩,单产260公斤/亩;我县水稻优质品种覆盖率达98%;建立水稻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示范区,面积4000余亩。开展优质专用粮食建设,拟建设面积10万亩。“三夏”期间,共投合收割机90余台,大中型拖拉机160余台,配套和小型机械大约3000台套。到目前为止,全县0.35万余亩小麦顺利抢收完毕,机收率达100%,秸秆切碎还田达到100%;4.6万亩油菜已基本收获完成,机收率达到40%左右。二是实施“两区”建管护行动计划,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农产品生产区划定应用和管理。建设“两区”划定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两区”划定矢量数据应用于青阳县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项目管理。三是积极与相关部门衔接,制定2019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方案,开展2019年高标准农田项目方案编制工作。
2.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之道、治本之策,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不断拓展产业空间、创新产业形态,加快一二三产融合步伐。一是突出首位产业创品牌。把九华黄精作为农业首位产业,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道。抢抓省财政“特色产业+金融+科技”试点机遇,建立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联合体,组建了九华黄精产业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对黄精种植每亩补助800元。组织申报九华黄精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积极申报九华黄精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工程项目,打造“九华黄精”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研发的黄精茶、黄精酒、黄精果脯等系列产品颇受市场青睐。目前,我县九华黄精人工种植总面积已达8700余亩。二是特色产业持续提升。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以特色化推进品牌化,以规模化带动产业化,先后培育蓉城稻渔种养、童埠万亩水产等一批农业产业大户和产业。开展全县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情况调查,举办3期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培训班,编制《青阳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送审稿),全县稻虾综合种养新增约1.5万亩,总面积达到3.755万亩。高质量发展黄石溪茶产业,全县茶园面积达2.8万亩,春茶总产达365吨,产值8900万元;规模化、适发展中药材、果树和蔬菜等经济作物,新增经济作物面积0.36万亩。黄石溪茶树品种荣获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三是三产融合增活力。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有机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推进乡村建设规划、旅游规划、产业规划等“多规合一”,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家庭式农场、特色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新引进宿心园等精品民宿项目5个。
3.推行农业绿色发展。一是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出台了《青阳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全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和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扶持政策送审稿。完成1家生猪规模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升级。全县已有9家规模养殖场配套了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90%,粪污综合利用率93.3%。完善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继续做好非洲猪瘟防控,采购储备疫苗350万毫升、口蹄疫疫苗6万毫升、小反刍兽疫苗2000毫升;制定《2019年全县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已完成2019年我县春季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全县生猪存栏3.06万头,口蹄疫免疫2.93万头,牛存栏0.07万头,口蹄疫免疫0.06万头。羊存栏0.15万只,口蹄疫免疫0.13万只。家禽存栏322.85万羽,免疫301.74万羽。开展绿色防控,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现农药使用量降幅1.23%,化肥使用量下降5.19%。建设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片4个、面积1.5万余亩;午季病虫害统防面积5.4万亩次。发布病虫情报4期,成立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防控技术方案。二是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制定《青阳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三年行动方案》,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高温堆肥示范、秸秆青贮饲料化利用示范,引进落户2家秸秆生物颗粒生产企业,2019年主要午季农作植面积5.95万亩,可收集量为17180吨,综合利用量为15977吨,综合利用率为93%。三是强化养殖行业依法监管力度。严格畜禽养殖禁、限养区制度,重点加强青通河、九华河等流域沿岸区域监管,防止已拆除或搬迁的养殖场(户)发生“反弹”和出现新建畜禽养殖场(户);结合全县“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深入排查整改,对排查出的1件养殖场养殖污染问题4月底已完成整改并申请验收。严厉打击畜禽养殖污染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生猪私屠乱宰点5处;落实水生生物区全面禁捕,在3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对青通河粽子店以上河段实施禁渔期管理制度,开展禁渔期联合执法巡查,收缴电捕鱼器1部;贯彻《青阳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实行渔业养殖许可制度,推进渔业绿色发展。四是贯彻落实《青阳县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督促指导各乡镇、县开发区、本行业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及配合县长江入河排污口“一张图”绘制。进一步巩固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回头看”,完善入河排污口管理台账,建立入河排污口名录,严格设置审批,加强日常监测和监督性监测。目前我县13个入河排污口已分别完成县、市、省验收,完成了省市两级关于中央环保督查反馈入河排污口问题整改验收。
1.抓好农村人居整治三年行动。一是以“五清一改”为重点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农村“三大”和村容村貌提升。按照“家家动员、户户动手”要求,逐村逐组逐户摸排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治方案,全面开展大排查、大整治。上半年,全县110个行政村参加整治人数25409人次,清理村内沟塘1065个,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7095.7吨,规范畜禽散养行政村98个,清理乱搭乱建2838户,清理废旧广告牌3979个,清理无功能建筑面积59984平米,开展清洁卫生宣传教育活动1100次,参加人数28503人次。二是推进自然村改厕工作。2019年度4000户自然村改厕任务分配到户,目前,累计完成农村改厕1904户,完工率47.6%。三是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提标11个亮点村。目前正按照任务清单稳步推进出入口及沿线绿化美化工作,其中蓉城镇杨冲村、朱备镇将军村深垅中心村、庙前镇华阳村西洪中心村、乔木乡凌塘村长山胡祠中心村已完成沿线绿化。此外,乔木乡凌塘村长山胡祠中心村、陵阳镇谢村村谢村中心村正在实施污水管网设施建设。2018年度28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已完成了规划编制、“五清一改”、卫生改厕、污水处理、道硬化等主体工程建设的工作,全县总体建设进度达时序要求。2019年度23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规划初稿基本完成,正在实施“五清一改”、卫生改厕、道、污水等前期工作。四是巩固提升打造“升级版”。在做好动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杆线清理专项行动和“美丽庭院”创建活动,重点整治废弃杆线、多线并行和线乱接乱拉等问题,消除视觉污染和安全隐患,引导群众转观念、改、树新风,共同居整治。
2. 推深做实河湖长制。一是常态化巡查。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5542次,巡查河道2060公里,解决问题202个,下发巡河发现问题交办单2件。同时创新工作方式,对我县7条主要河流重要河道开展无人机巡河,累计飞行350分钟,巡查河道175公里。二是集中化整治。落实市总河长第1号令,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及和河湖“清四乱”集中整治行动,共出动干群370人次,巡查河道386公里,出动机械190台次,清运生活垃圾、建筑垃圾420吨,整治销号“四乱”问题25个,完成率100%。三是多样化宣传。推送“青阳县河长制办公室”微信号平台上线,通过池州日报、县网站、县、微信号等形式宣传河湖管理典型经验,发放宣传册1000份,营造浓厚的河湖管护氛围。四是适时化整改。对水利部暗访反馈的问题立行立改,暗访反馈8个问题,目前7处河道内堆放的砂石、木材、建筑垃圾已进行了清理整治,对未经批准建设的杨家潭码头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正在整改。
3.实施水生态修复。一是持续整治河道非法采砂。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对重点河段、重要区域和重要时段加强日常巡查,对境内4条主要河道及其支流开展巡查100余次,出动车次132次,人员1000余次,立案查处水事违法案件22起。二是加大联合执度,常态化开展清江清河、“蓝盾2019”专项打击行动,多次联合贵池区、铜陵市水利部门在、海事部门配合下,对非法移动到青通河、七星河水域外籍采砂船进行集中清剿。同时推动衔接,对行政处罚中发现非法采砂行为涉嫌犯罪的,及时移交案件线索,已向县门移交涉砂案件线件。三是启动河湖管理划界工作。完成《青阳县河湖管理范围和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划界确权方案(初稿)》编制,待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四是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开展全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和水土保持项目监督性检查,完成省水利厅提交的71项疑似水土保持问题项目核查,1项文化旅游项目水土保持批复及1项水土保持违规项目调查取证工作。
1.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黑木奈奈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有序实施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全面建成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应用平台,流转土地面积11万亩。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县级以上龙头企业72家,其中省级8家、市级35家,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15家、家庭农场504家。完成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90人。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 上半年实际完成认证企业和单位6家6个产品,其中绿色食品1家、有机食品4家、农产品地理标志1家,完成全年任务60%。目前,全县“三品一标”认证企业19家,认证农产品面积21.1万亩。
2.稳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及“三变”。目前,全县清产核资、认定、股权量化等工作已基本完成。共清理各类集体土地资源140万亩,其中农用地130万亩;清理总资产8.752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13亿元、负债0.775亿元。109个村完成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组建工作。修订完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操作线图,编制三变股份合作协议、股权收益分配表,指导三变循序推进。印发《青阳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资料清单》、《青阳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章程》,指导县、乡镇和村完善基础资料,加强制度建设。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实现“破零”,其中10万元以上的村61个,50万元以上的村6个。
3.精准施策,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在园区带动方面:已投入中央财政资金428万元,支持14个贫困村建设产业扶贫14个,占任务数18个的78%。在主体带动方面:已组织2个企业、3个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共带动贫困户53户,占任务数746户的7%。在贫困户自种自养方面:严格落实新调整的县本级财政扶贫资金产业扶持政策,已完成2019年特色种养业扶贫到户项目申报工作,共覆盖贫困户2068户。二是加快水利建设扶贫工程建设。开展农村饮水精准扶贫核查工作,全面掌握了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的用水状况。在蓉城镇、木镇镇、新河镇、酉华镇、乔木乡、杜村乡等6个乡镇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共实施项目11处,其中5处已基本完成,1处正在施工,其余项目已完成招投标。项目完工后,收益贫困人口1073人,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590亩。
1.加快重点水利项目建设进度,补齐水利设施短板。一是做好水利项目谋划储备工作。问题导向,积极谋划补短板、强弱项、促发展的重点水利项目。结合青阳县实施“双千工程”,分类编报29个水利项目,涉及、社会事业、乡村振兴三大类。同时做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池州市“十四五”重点水利谋划、池州市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等项目编报和储备工作,主动对接上级主管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早日落地。二是全力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青通河朱备段治理项目、青通河东河段治理项目建设任务,治理河道长度17.4km,完成投资6532 万元。完成七星河丁桥段防理工程项目土地、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续建七星河酉华段防理工程,完成重要河段水下工程施工任务。完成龙井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任务,完成2018年度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实施方案项目建设任务,治理片区12个,治理面积0.9万亩。三是新开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9年拟投资932万元,兴建集中式供水6处,水厂改扩建项目1处,解决1.86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康乐水厂已于6月初开工建设,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正在开展挂网招标,6月底开工建设。
2.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确保防洪度汛安全。“五个到位”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隐患整改到位。以水库度汛安全、山害防御、河道防洪为重点开展度汛安全检查,排查防洪风险隐患23处,下达隐患整改函12份,清除水库溢洪道内拦渔网20处。对全县千亩以上重点圩口、小型水库风险隐患整改情况以及山洪地质灾害点和沿河低洼地预警情况开展“回头看”,下达防汛检查事项交办通知单4份,逐项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限期整改到位。预案完善到位。修订完成2座中型水库、60座小型水库、29个行政村50个村级山害风险点和童埠圩等主要圩口预案的县级审核工作,并按程序报备。修订完善防御应急措施和人员安全撤退方案,提前安排落实转移线、安置地点等,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物资队伍储备到位。县级储备防汛编织袋1.5万条、防浪布2.7万平方米、土工布4000平方米,应急照明设备2台套,55千瓦移动泵车6台,各类水泵110台套,冲锋舟2艘、橡皮艇11艘,救援抛投器11台套等。依托宝宏矿业等专业公司建立应急抢险服务队伍,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演练培训到位。组织县人武部民兵应急连共计120余人赴池州市民兵训练参加应急救援和防汛抢险知识培训,组织县特警大队、县消防救援大队集结60余名警力开展防汛抗洪演练,通过实战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监测预警到位。对防汛抗旱通信异地视频会商、远程视频、山害预警等系统进行检查、调试,累计站点117处,对发现故障的设备及时返厂维修。同时,建立巡检工作联系单制度,不断完善设施设备巡检、机制,以保障汛期各系统设备稳定运行。
3.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巩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强化11个乡镇农产品快速检测站建设。上半年,开展3个批次检测,共计3个水果样品,13个茶叶样品,29个蔬菜样品,共计检测样品数45个,合格率100%。各乡镇快检站正常开展快速检测工作,上半年共完成快检样品个数833个,合格率98%。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品牌化建设滞后,产业链条不够完善,竞争力较弱,农民增收渠道不畅;二是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农村产权制度进展不平衡,重视程度不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还没有充分激发;基层专业农经人员力量不足,后续管理难以跟上;三是农村人居整治工作责任落实不够,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农业农村污染治理还存在短板。
一是抓产业,促增收。继续培育以九华黄精、稻渔种养、黄石溪名茶为代表的特色产业。有序推进九华黄精特色产业+金融+科技试点项目,推动黄精产业化发展。加大稻渔综合种养培训力度,鼓励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利用和,指导好3家企业完成“三品一标”认证申报。积极创建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加快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年底前新增省级示范产业联合体1个、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
二是抓,促发展。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进度,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管理制度。8月底前制定并出台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的实施办法,确保10月底之前完成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试点任务并通过考核验收。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建成县乡联网运行的产权交易市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经营性资产出租等流转交易。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立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台帐,编制专项规划,建立集体经济项目库,强化市场主导、扶持、项目引领和服务,不断深化推进农村“三变”,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持续增收和发展。继续深化河湖长制,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今年年底前完成县级河湖长的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
三是抓整治,促提升。全域格局,常态化治理农村垃圾,加大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力度,持之以恒抓好“五清一改”工作,有序推进人居整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面貌。11月底前完成4000户自然村改厕任务并通过省级验收,年底前完成8个示范村、23个美丽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9月通过省级2018年度(第六批)28个中心村建设任务验收,年底前完成省级2019年度(第七批)23个中心村70%建设任务。“点线面”协同推进,构建美丽乡村全域格局,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加大11个亮点村培育力度。在“线”上,围绕打造禅境修身、生态田园、富贵陵阳、自然风光4条美丽乡村走廊,进一步串点成线条美丽乡村走廊上分别推出1条美丽乡村一日游线。在“面”上,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整体开发运营美丽乡村资源,走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之。
四是抓防范,促稳定。持续抓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密切关注水清、雨情、工情,做好强降雨预测预警工作。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等防汛抗旱责任制,狠抓防汛抗旱各项措施落实,不断夯实防汛抗旱责任制,扎实做好各项防汛工作“回头看”,确保今年安全度汛。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继续做好非洲猪瘟及其他动物疫病防控和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继续开展农业农村水利领域污染防治工作。严格畜禽养殖准入制度,实施以有机肥应用为主的耕地质量与提升行动,推进统防与绿色防控融合。加大标准化池塘建设()和尾水生态治理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养殖水域重新换发、登记或注销养殖证。大力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确保全年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规模养殖场装备配套率86%以上。
五是抓建设,促进度。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进度,10月底前完成6处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任务。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9月底前完成11处市级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第二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9月份开工建设七星河丁桥段、木镇段河道治理项目,年底前完成七星河酉华段河道治理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完成2019年产业扶贫目标任务,完成建设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园区或产业扶贫4个。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户(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746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达标1866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