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完成区妇保院第一届理事会的组建工作,并制定了医院理事会章程、法人章程和六位一体管理制度,在专业职称聘任、岗位设置、绩效分配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基本完成结构第一阶段工作。另外,在区人民医院肛肠专科分院探索建立类结构。
二是推进社康中心运行机制,建立“一大一小”双轨新模式。选取上梅林社康中心“以小试大”试点“全成本核算、委托管理”,运行一个月以来,基本诊疗量环比增加5.7%,医疗业务收入环比增加9%,医疗增加值百分比从21.72%增至26.24%,增加4.52%。选取岭社康中心等4家社康中心“以大带小”试点区域社康中心组团发展,建立以“1家区域性社康中心+N家社康站”为基本单元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区域社康中心辐射功能已初步。
三是推动“居家养老365工程”,进一步深化社康中心家庭医生服务内涵。依托家庭医生服务,组织实施福田区“居家养老365工程”。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居民的健康档案,准确掌握辖区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及疾病分布。完成对全区35256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信息采集和汇总工作;共完成年度体检17112人,纳入家庭医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老年人25925名,管理率73.5%,实施针对性健康干预/随访共66045人次;组织2期培训班,对全区50名养老机构服务人员进行护理技能培训。
四是在全市率先建立医疗联合体,辖区内医疗机构实现抱团运作和协同发展。以区人民医院为核心医院,首批建立起由区属公立医院及其社康中心组成的医疗联合体,建成无缝对接医疗服务网络,实现区属医疗资源的整体共享。
五是推进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与知名医学院校合作共建迈开实质性步伐。王强区长、夏炀副区长亲自率队赴广州,与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洽谈,双方就合作共建事宜达成广泛共识,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合作共建更是完成了合作框架协议的起草、集体讨论、征求意见、风险性评估和多轮谈判。与中国人寿合作,在灯大厦建立深圳市名医诊疗中心,已完成大楼内区属18家机关事业单位的搬迁工作。
六是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医,积极构建公私并举的大卫生发展格局。推进社会医疗机构行业协会机构建设,新成立西医综合、口腔、中医三个分会。进一步加大社会办医扶持力度,取消医疗机构与同类机构之间不低于500米的距离,改申办人提供房产证等证明才可申请设置医疗机构为有房产证或房产出租登记部门认可的租赁凭证即可申请设置医疗机构。全年受理社会医疗机构设置申请80件,受理社会医疗机构变更83件,受理医务室申请13件,受理注销10件。社会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注册51个,组织专家现场验收156人次。通过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医,进一步推动公立与民营医疗机构的共同发展。
七是医疗卫生经费拨付方式,建立以“医疗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评估办法。对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助实行,将财政补助由按人头补助调整为按服务效能补助。引用医疗增加值概念,形成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为基础,以医疗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评估办法,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通过内部挖潜力,进一步提高绩效管理水平,有效地调动了医院的积极性,提升了工作效率。
八是以“问诊式”、“拉网式”方式对“跑冒滴漏”问题排查,建立“全成本核算,低成本运营”管理模式。对区属医院经济运营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与其他区同级医院进行了横向对比,找出差距。以“问诊式”、“拉网式”方式,开展了“跑冒滴漏”问题排查,推行预算精细化管理,强化成本意识和经营,启动了区属医院的内部审计,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
九是开展行政职权清理和编制权责清单,提升行政效率落实便民利民服务。对职权进行规范性清理,形成《行政职权事项目录》、《行政职权信息表及流程表》,其中梳理行政许可32项、行政处罚236项、行政征收1项、行政强制4项;行政检查76项、行政给付2项、其他行政职权4项、暂停事项1项。对85%的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审批提速,由953个工作日压减为412个工作日,确定12个即办事项(1个工作日办结),压减率为56.8%。
十是推动计生管理服务,在全国率先推行“三证两服务同办”服务模式。5月4日,福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结婚证、计划生育服务证、孕期检查计划生育证明“三证同办”,以及同时为服务对象提供免费婚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免费孕情检查“两服务”的一站式服务模式。截止2014年12月,办理服务证3446本,孕检证明1026份。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广东省卫计委主任陈元胜等领导一行到福田调研时对此给予了高度赞扬。
一是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改进作风。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三严三实”为基本原则,围绕为民务实的主要内容,聚焦“四风”突出问题,立足于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整个活动“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制定“两方案一计划一清单”,提出15项整改落实、医德医风专项整治和11项制度建设任务,确保整改成效“不空”、“不偏”、“不虚”。
二是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与管理激发队伍活力。赴浙江、江苏学习考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并结合我区卫计系统实际,形成了进一步加生人才引进及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加强我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奠定了基础。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全年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4名。进一步拓宽用人视野,以柔性引才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到我区工作或,目前已初步与护理卫生管理学院、美国尤里卡市圣约瑟夫医院心脏病和心导管实验室、欧洲医学教育联盟国际发展部等单位及专家联络,确定其中4名专家为第一批国际雇员进行引进。
三是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成立10个质量控制中心,落实质量控制专项经费50万元。成立以质控中心专家为的检查组对区属医疗单位整体医疗质量评估和医疗绩效进行检查评估,并提出专业指导意见。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行业协会对社会医疗机构进行整体服务质量评估和从业人员培训,采取“以代补”的方式对16家“示范单位”实施财政补贴励。
四是推进区属单位学科建设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先后与中山大学附属一、二、六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知名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开展植入式合作办医。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获得国家级认证,疼痛中心挂牌国家级培训;心脏外科全年完成38台心外手术,成功率100%,多例手术填补了我市空白。开展第三轮福田区医学重点学科评审,确定重点专科13个、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2个。2014年累计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共计137项,获得省部级立项7项、市级46项、区级84项;继教项目全年立项112项;发表SCI文章21篇,影响因子合计67.718,统计源期刊325篇。
五是转变考核方式强化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街道计生考核,按照重心下移、以考代训的原则,将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改为季度考核,将考核主体由街道下沉到社区。完成区代市计划生育监测评估工作,根据评估情况提出了针对性整改措施,做到考核评估与培训相结合,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促进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基层计生人口数据录入的完整率及逻辑关系准确率均在99%以上。
六是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计生管理模式创新。建设福田区数据比对及共享应用技术项目,转变数据筛选方式和数据监测模式,节约67%的人力及时间成本。通过智慧福田大数据中心,与、出租屋管理部门完成数据比对工作,提高数据的精确性和安全性。自9月份启用以来,已完成24329条信息的核查,现9万多条户籍人口信息、30万条出租屋信息与计生全员人口信息不匹配,补充完善7万余条计生全员人口信息,解决了长期困扰基层的空挂户信息采集问题。
七是落实双向管理提升流动人口区域协作水平。与广东河源市、陆丰市、肇庆市、江西省赣州市、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祁东县、岳阳县)、广西柳城市、福建沙县等地区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协作。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进行上户信息采集,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数据,认真落实信息通报和反馈制度,流动人口建档率和人口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解决了一批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三难”问题,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区清查出租屋、商铺、工地等重点地段84795个,落实避孕节育措施275例,征收社会抚养费5例87万元,落实补救措施36例。提交平台通报信息或查询请求条7579条,发放流动人口计生证明218份。
八是整合卫计资源推动孕前优生一条龙服务。在区婚姻登记处设立免费婚前优生健康检查点,设立孕前检查服务区域,完善服务流程,形成孕检“一条龙”服务,方便群众检查。2014年,全区累计检查人数21020人,完成总量占全市27.4%,位居全市第一,提前完成省下达的80%目标任务。
九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卫生计生服务。在区委区的关心支持下,区人民医院后期建设工程完成基坑支护建设和初验,9月份开始对主体工程进行施工,医用工程及配套项目同步实施;区中医院后期建设工程完成基坑支护建设和主体工程施工方公开招标工作;肛肠专科分院改扩建工程及区财政局原办公楼工程完成施工并投入使用;区第二人民医院山园林综合楼完成购置工作;完成区老人保健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合作方式及土地图则调整申报工作;积极推进区妇儿医院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阳光心理,幸福福田”民生实事,万人享受心理健康服务。搭建心理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开展心理健康体检、心理咨询和干预工作,建立个理健康档案。全年完成心理健康体检11985人次,举办4场大型心理健康知识和1期心理危机干预师资培训班,开通了心理健康服务微信平台和网络平台,定期推送心理健康资讯。
二是持续推进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中医药适宜技术深入平常百姓家。以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活动,辖区80%以上社康中心实施中医药服务;社康中医药处方率达47.8%;中医适宜技术处方8.98万张;中草药处方9.88万张,同比增长89.07%。
三是不断提升公共卫生重大项目覆盖面,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增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等六项妇幼卫生项目,妇幼卫生重大项目数量跃升至10项;提高降消救助标准,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单胎顺产救助金额由原1400元提高至2000元;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剖宫产救助金额由原2000元提高至3000元;危急重症贫困孕产妇由原自付1200元降低至1000元,救助金额上不封顶,进一步促进公共卫生均等化。
四是创新慢性病管理服务,工作模式获国家省市充分肯定。联手区教育局,大力推进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工作,创新口腔防治工作模式,采用“公立+民营”医疗机构的防治方法,口腔防治点由去年的7家增至28家。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全区现转诊可疑麻风病人24例,转诊到位率95.83%,全年管治麻风病患者5人,联合化疗规则治疗率100%。
五是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不断提升。建立以社区为平台、以“街道办事处-社康中心--计生宣传队-志愿者组织”多部门合作的宣传教育艾滋病干预防治体系,开展“爱予艾”大拥抱活动。顺利通过第二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国家验收。与多部门配合开展登革热联防联控,有效抵御和减少登革热疫情对居民群众的健康,将辖区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积极应对H7N9、埃博拉疫情,追踪密切接触者,开展紧急外监测,在辖区内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控意识。
六是加生监督执法,“四位一体”模式促进监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建立以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监管和宣传引导为主的“四位一体”监管模式,受理并完成投诉调查467,行政处罚182,1获评“全国卫生计生监督执法优秀典型案例”,1入选市卫生行政处罚十佳案例。开展两轮为期各十天的打击“两非”集中整治行动,对辖区医院、门诊部、诊所和计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督查检查,依法无证诊所15间,查办非法采集孕妇血送港鉴定胎儿性别案件2,协查跨省际“两非”案件5。
七是加大卫生计生宣传力度,居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水平不断上升。加强健康教育网络建设,建立由305家单位356名人员组成的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开展“双百工程”继续惠民活动,举办健康132场。统一印发各类宣传折页和海报15种,健康书吧系列读本4种,禁烟标识8种,全年分发包括上级下发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合计137.8万份(册)。健康教育所网站发布1087篇健康知识和动态消息。
八是推进家庭计生服务进万家,“三化模式”创新推动家庭计生服务。建立“三化”服务模式,实现发放渠道“多样化”,发放对象“重”,发放内容“个性化”,扎实推进“家庭计生服务箱进万家”活动,全年放家庭计生服务箱19000个。在全区范围内统一调配安装药具智能发放机161台,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药具服务入基层、家庭计生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62场次,发放免费避孕药套38万只,宣传资料10.5万册,计生宣传品2.5万份。
九是实施多层次关怀,“还愿工程”实施特别关爱构建和谐计生。出台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办法,从关怀、资金补助、医疗养老扶助、慰藉四个层面对失独、伤残家庭予以特别扶助。累计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励金1313万元,对符合条件的153户家庭、253人在经济、生活、医疗保健、慰藉等方面给予帮助,累计发放特别扶助金399万元。举办“鹏城家庭联谊会”,建立主导、部门配合、群团参与、社会关爱的长效工作机制。先后有1000多名计生特殊家庭参加了活动,在社会上营造出关爱计生特殊家庭的良好氛围。
一年来,全区卫生计生工作捷报频传。区属4家医院参与深圳市整体医疗服务质量评估获评单位,我区也成为唯一一个连续两年所有参评单位均获的行政区。我区以全国第五、全省第一的成绩获评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并先后获评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广东省麻风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监测工作优秀单位;以全市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评审;妇保院连续8年获评深圳市妇幼卫生工作综合先进单位,并获得全国妇幼健康先进集体称号;区疾控中心获评广东省“群众满意十佳医疗卫生机构”;监督所1行政处罚案例获评“全国卫生计生监督执法优秀典型案例”;区家庭医生服务信息平台推送卫生计生信息获评2014年度全省卫生计生宣传创新项目。出台《福田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办法》促进家庭发展,并多次被深圳市推荐参加国家级、省级经验交流,推动了全国加大计生特殊家庭的关爱力度,全国失独、残独家庭每月扶助金由原来的100、80元增加到340、270元,广东省由原来的225、180元增加到800、500元;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区域协作走在全市全省前列,湘深流动人口管理站为全市流动人口管理提供了示范;率先出台属地单位计划生育管理实施方案,为全市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积累了有益经验。
(一)科学规划,立足顶层设计,引领卫生计生事业可持续发展。一是积极谋划“十三五”规划。二是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
(二)创新,强化能力建设,提升卫生计生工作水平。一是推动运行机制,强化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统筹协调能力。二是推动行业监管,注重监管质量,进一步提升行业治理能力。三是推动公立医院,激发系统活力,进一步提升医院运营管理绩效。四是推动诊疗体系,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医疗机构分工协作能力。五是推进计生管理服务,促进经常性工作落实,进一步提升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三)民生至上,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卫生计生服务品质。一是积极落实“三名工程”。二是优化医疗机构就医流程。三是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四是提升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五是推进卫生民生实事。六是扩大慢病防控示范区。七是落实计生特殊家庭帮扶项目。
(四)从严治党,加风建设,进一步提升卫生计生行业形象。一是加强党组织建设。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三是加风建设。。
主办:深圳市人民办公厅 技术支持单位:深圳市电子政务资源中心咨询投诉电线 网站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