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未来五年的环评工作展望——写在《“十三五”环评改革方案》之后
惊动环评界的《“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该方案”)已经发布,从国家到地方、从政策到项目、从空间到准入、从管理到落实,该方案均提出了相应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行动方案,未来我们五年的环评工作将如何开展。
为何制定此方案
环评一路走来几十年,环境形势却日益严峻,那么环评到底有作用吗?环评的路还有多长?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还是要对环评有信心。该方案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环评已经发挥作用,而且在未来的五年内会继续充分发挥环评源头预防的作用,为老百姓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作为环评工作者的我们,在未来五年的时间内,老老实实按照这个方案的思路走,有肉吃!
一些新思想
“一个核心、一条主线、一个动力、三线一单、三个管理”,其中“三线一单、三个管理”为近段时间提出的新名词,各位须好好研究一下,尤其是以做政策、战略和规划环评的同行,目测一大批关于此方面的论文、课题应运而生。
不能变的原则
原则问题便是底线问题,那么该方案的底线是什么呢?
1、以前是重环评弱排污许可的年代,如今是重环评和排污许可的时代,接下来的环评会与排污许可制相融合;会结合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调整优化分级审批和监管职责,于是环评、排污许可等各业务以及两个业务结合的相关研究自节能然应运而生,是不是又看到了机会和机遇。
2、明确战略环评、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的定位、功能、相互关系和工作机制。以前的环评工作,做战略环评的几乎没有,规划环评稍多,项目环评最多。陈吉宁部长作为国内几大战略环评的领航者和参与者,结合新的形势,在十三五期间会进一步提高战略环评的地位,更好的进行顶层设计,而且也给出了三大环评层次的工作重点,小编认为这是此次方案最有亮点和指导性的地方:
战略环评重在协调区域或跨区域发展环境问题,划定红线,为“多规合一”和规划环评提供基础。规划环评重在优化行业的布局、规模、结构,拟定负面清单,指导项目环境准入。项目环评重在落实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要求,优化环保措施,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做新能源好与排污许可的衔接。
看到上述三种环评的工作重点,各位在编制不同层次环评报告的时候,思路和编制重点是不是清晰了很多?
3、力争解决各类疑难杂症:规划环评落地难、项目环评“虚胖”、违法建设现象多发、“三同时”执行力不高、环评机构和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公众参与不到位、不同层级环评管理沟通协调不够、基础支撑薄弱等问题,该方案提出要力争解决,效果怎么样?咱们一起拭目以待。
4、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深化环评信息公开,引导公众依法有序参与。鼓励支持各地区根据本方案,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环评改革措施。
要实现的目标
简单而言,就是环评、三同时、排污许可要衔接到位,各层次环评要衔接到位,各种违法行为要有效遏制;慢慢建立起环评大数据系统,加快环评基础研究进展,导则规范体系尽管已经很多,但还是要进一步完善。
高度重视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
想要提高工作层次的同行,接下来可以好好研究一下战略和规划环评,以后高大上的战略环评会越来越多,而且必须要落地,没有用的战略和规划环评是没有一点价值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依法将规划环评作为规划所包含项目环评文件审批的刚性约束。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