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习心得> 文章内容

【学习大国】型男编辑带你感受《党章》的温度

※发布时间:2018-12-16 8:57:5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党章青年说,说给青年听。有趣,有料,有温度,我们带你一起倾听党章,理解党章。刘敏涛的丈夫即日起,推出解读党章栏目,让理论不再遥远,让党章里的每一项要求走近我们的生活。

  说春秋时候,在吴国有一个国君叫阖闾,有一天他想一下写《孙子兵法》的孙武子,看他会不会真正的练兵,把孙武子叫过来,然后说我有一堆宫女,还有几个嫔妃,你能把这些人练成一支军队吗?孙武子说那有何难呀,叫过来吧。叫过来之后,孙武子宣布了几条约束性的纪律,比如说我一敲鼓,你们向东,再一敲鼓,你们向西。

  这些宫女听他的吗?当然不听了,小姑娘嘛,唧唧喳喳,再一个,以为吴王和孙武子开玩笑呢,没有一个认真的。结果孙武把两位嫔妃当场就砍了头了,砍头之后再一敲鼓,再看这些宫女,说向东就向东,说向西就向西,就具备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的雏形了。这个故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但是一般都是往纪律要严明、管理要严格这个角度去理解的。其实,如果放在一个更大的框架下,它提出了人类如何才能联合的这么一个重大的命题。

  人为什么要联合呢?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再有能力,没有特别大的力量。如果联合起来,就会形成超级力量。可是联合何其难呀,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要想联合,必须有一种比较强的约束性。对这个共同体,它的性质要有一个准确的描述,共同体底下,每个人应该怎样行事呢?要有一个严格的性。这个就叫做总规矩,又叫做章程。中国也是这样一个组织,八千多万,中央说一句话,底下都嘻嘻哈哈,这能行吗?党章就是这个庞大组织的一个总章程,就是一个总规矩。

  有人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党章从二大开始提出以来,建立起来以后,到为止,修改了十六七次了,说党章干吗改来改去的,有一个不就行了吗?咱们再说一个的小故事,这其实是一个思想实验,叫特修斯之船,说有一艘船,它能够永远地航行在海面上,航行航行,船板可能老了,这时候就要从船上找到点木料,再造一个船板给它换上,换完之后,继续行驶,这个船一直航行了几百年,船身上所有的船板都换了一遍。那么,问题来了,换完一遍之后的船还和刚出发的那艘船是同一艘船吗?

  这在哲学史上,答案很多,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在我看来,还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船的根本的、核心的约定性没有变嘛,船的态势没有改变,船的结构没有改变,船的精气神没有改变,那船还是船嘛。但是,换点船板,这叫与时俱进,这是为了应对新形势,补充点新材料嘛。

  中国就是这样的一艘船,您看它的总约束性,核心约束性根本就没有变,它的旨、它的性质都没有变。但是,它的船板一直在换哦,它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在做自己的战略调整。比如说上,全党形成共识,说生态文明建设非常重要,它是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五位一体的重要的一个布局,应该把它写进党章,就写了。稳定性和变化性怎么统一呢?那就是改的都是应该改的那些内容,都是形成了全党共识的内容,约定性和变化性就形成了一种非常好的统一。

  有人问了,说党章应该怎么学呢?是不是把党章拿过来,滚瓜烂熟这么一背,甚至倒背如流,这就是很好的学习者呢?我们再讲一个小掌故,说在明朝时候有一个思想家叫王阳明,这个人也当过巡抚,领过兵,打过仗,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他提出一个观点,叫知行合一。什么意思呢?他就是说,孔子、孟子他们的认识高明不高明,很高明。

  但是孔子说的话,他的认识不等于你的认识,你必须在实践中、在行动中去体会,你体会到了,孔子的认识能变成你的认识,体会不到,那个认识跟你没关系。举个例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对学习,他就很感兴趣,感觉到乐趣。可是你一学习,觉得太痛苦了,那么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就不是你的认识。

  说这话是什么意思?知行合一这样一种原则,应该是学习党章最好的方式。怎么说呢?就是你不能就着条文来学习条文,你应该在实践中去体会、去领会党章的,努力按照这个党章的要求指导实践。那么,真正在实践中体现了,那才是真正的学习了。

  你看党章的文本,其实并不。你一看,谁都能看懂,领导干部要带头,比如说党章不让做的事情,你第一个就不能做,党章要做的事情,你要率先的做。这个理解起来不困难呀,可是为啥好多领导干部还在面前、思想泛滥,还落了马呢?就是因为他没有知行合一嘛。说到这里,跟大家提醒一句,党章其实是我们最好的保险绳,只要你知行合一,在实践中真正落实党章的,那么你就不会出什么事情,反而你还会成为党和人民都交口称赞的好、好干部。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http://cdgw.hengpunai.cn:27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