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调研报告> 文章内容

关于对门源县扶贫开发工作状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9-15 0:58:5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门源回族自治县隶属海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多民族聚居县。全县总面积6902.26平方公里,辖4镇8乡109个行政村,地区总人口16.23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13.3万人,占80.9%,全县有回、汉、藏、蒙古等21个民族,全县总耕地面积4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9%。2014年贫困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891元,较“十一五”末增长了94%。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6096户21100人,2014年末实际脱贫2556户8285人,尚有贫困户3540户12815人。“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投入到农村、牧区各类资金14.2亿元,进一步完善了贫困地区的水、电、、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投入财政扶贫资金元,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特困地区连片开发项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后续产业项目和产业扶贫示范村等重点项目,累计实现脱贫人口3.09万人,受益贫困人口15326户61602人。全县“十二五”期间累计发放分红资金335.56万元,受益5065户21273人,户均增收663元。

  1. 全县建档贫困人口占全县农牧民总人口的16%,同时,与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条件相当的约2.4万人还处在贫困线上,因政策原因未能纳入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贫困面依然较大。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仅从我县2014年的农牧民人均收入看,全县农民人均收入8439元,牧民人均收入13228元,二者相差4789元,比2010年3517元的差距,拉大了1272元,农民的脱贫致富难度进一步加大。

  2. 乡村道、人畜饮水、农田水利、防洪、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因投入不足、建设滞后,严重制约着贫困村的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县建档立卡的44个贫困村虽然实现了通水、通电、通,但因建设水平较低,保障能力不足,断电、断水、断情况时有发生,仍有1321户不通水,398户不通,40户不通电。目前全县仅贫困村危房户就有1217户。

  3. 农民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生产效益低下,农业服务体系基础薄弱,农业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低,断层现象严重,工作队伍整体实力不强、技术落后的问题还较为突出。特色农牧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的开发不足,发展潜力和资源优势难以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缺乏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发展动力。

  4. 有39个贫困村电网需进行升级;12个贫困村需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39个贫困村需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全县贫困村需新建幼儿园34所,扩建幼儿园及总图工程12所;15个自然村需实施道硬化工程;2096户贫困户需要实施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电视全覆盖;互联网宽带仅在县城周边、各乡镇所在村及开展小集镇建设的村落开通,贫困村因地处边远、基础设施不健全、投资效益不明显等原因通信部门尚未对贫困村通互联网宽带作出计划。

  一是全县贫困村多处浩门河两岸的脑山地区,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年平均降雨量较多且分布不均,区内霜冻、冰雹、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频繁,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十二五以来,全县共有55万余亩耕地、草原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26亿元,因灾返贫人口较多。如2014年7月14日,我县青石嘴镇遭受冰雹灾害,造成3个村900余户3200余人受灾,面积8200亩,直接经济损失420万元。

  二是全县44个贫困村现有坡度25°以上的耕地面积59309.05亩,占44个村耕地面积的30.41%,坡耕地面积较大。同时,由于该区域特定的地理和的自然条件,决定了该区域的主导产业为传统的种植业,由于受自然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制约,农民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生产效益低下,加之坡耕地机械化耕种难度大,基本靠人工种植,在正常年景下,不计劳动投入平均收益在200元左右,若将劳动投入计入成本则收益倒挂,影响了贫困群众增收。加之,对特色农牧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的开发不足,发展潜力和资源优势难以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缺乏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发展动力。

  三是全县农牧业科技技术人员为156人,仅占全县人口的千分之一点二,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同时,缺乏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和试验设备;村级农民技术人员少、业务素质较低,加之途遥远,交通不便,经费不足,无法为农牧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生产指导、政策咨询,给农业服务推广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四是全县90%的财力靠上级转移支付,对贫困村的基本建设和社会综合服务项目的支撑作用不足,影响了一些瓶颈问题、难点问题和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及时处理解决能力。全县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加,仅2014年配套资金就达1.5亿元,但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只有1.26亿元,刚性配套远远超出自有财力,地方债务风险上升,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因此,很难筹集资金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只能依靠国家扶贫专项资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五是全县贫困村危房户共1217户,按照一般建房总投资计算,每户总投资14万元,共需投资1.7亿元。其中,项目补助按每户2.5万元计算,项目总补助3042.5万元;农户自筹按每户11.5万元计算,总自筹1.4亿元。但现阶段未享受农牧区危房的贫困户,自筹资金不足,危房工程开展难度大。

  以精准扶贫为统领,精准扶贫与区域攻坚相结合,专项扶贫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扶贫机制,打造扶贫品牌,努力构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一)切实落实领导责任。严格落实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强化扶贫开发目标责任考核,优罚劣,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建立扶贫开发联席会议制度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定期统筹研究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困难问题,分工协作,共同推进扶贫工作;对重大扶贫工作决策和项目实行专家咨询认证制度,确保决策和项目的科学性。成立县级贫困户认定核查中心,并在乡镇设立扶贫办公室,配备专职扶贫工作人员,其职责是贯彻执行各项扶贫工作方针、政策,拟订本乡镇扶贫工作政策和扶贫开发战略规划,并对本区域扶贫项目方案进行;协调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开展“两覆盖”挂钩帮带扶贫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指导帮助贫困户脱贫;根据国家和省定扶贫标准,明确扶贫对象,落实扶贫措施。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藏区发展、对口支援、强化生态等政策机遇,科学编制全县“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规划,按照“长期规划、择优立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用足用活用好国家的各项政策,着力建立和完善国家扶贫专项投资、行业部门配资、优惠政策引资、各类资源折资、地方筹资、银行信贷投入、扶贫开发对象投工投劳、各级定点扶贫单位和对口帮扶地区捐资、社会融资等多元化扶贫开发投入机制,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做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效益带着广大贫困群众走,于民,取信于民。

  (二)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因地制宜,科学研究制定并实施“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产业扶贫方面:从门源农牧业、农牧民、农牧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准确判断发展形势,长远谋划发展思,优化各类资源配置,开发当地优势资源,以市场多元化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前景的优势产业,积极整合各类资金,优化资源配置,着力发展生态农牧业、民族用品加工业、旅游业、民族文化产业等特色产业,努力使其成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大力培育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作用,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模式,不断增强企业带动贫困农户的能力;加快推进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步伐,建立和完善农牧区草场土地流转机制,继续扩大土地草场集约化经营规模,促进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同时,加快小城镇规划建设,培育和发展城镇主导产业,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引导农牧户就近转移和适度集中,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对生活在交通不便、条件恶劣的人群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对实施扶贫开发项目的分红承担企业降低分红比例,通过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定点、定向进行贫困户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不限定培训种类及人数),让贫困户参与到扶持企业的生产中,真正实现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达到“搬迁一户,脱贫一户、稳定一户”的目标。低保兜底保障方面:大力推进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积极争取落实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差额补助资金,切实加强贫困村低保动态管理,确保兜底保障无生产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医疗救助扶持方面:通过对因病、因灾致贫的贫困户实施医疗救助及民政临时救助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同时,继续大力推进金融扶贫进程,进一步扩大金融扶持规模,拓宽贷款抵押方式信贷产品,提高信贷额度(农区提高到8万元,牧区提高到10万元),延长信贷周期。总之,通过精准发力,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加快全县整体脱贫步伐。

  (三)切实完善基础服务设施。“统筹、资金、综合开发、整村推进”原则,结合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积极整合和各类项目资金重点向贫困村倾斜,从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着手,重点解决好饮水、行、用电、上学、就医、致富等与贫困村群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贫困村的基础服务实施,不断增强贫困村群众发展致富的后劲。

  (四)切实强化教育培训。以提升农牧民综合素质、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为主导方向,投资建设科技扶贫培训服务中心,为全县开展各项培训建立平台。积极推进定单、定向、定位培训,切实增强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多渠道增加贫困农户的家庭收入。通过“四下乡”等活动在全县每个贫困户家庭中至少培养一名科技实用技术人员;同时,积极整合民政、教育、扶贫、工会、团委及社会帮扶等各类社会救助资金资助贫困大中专生、高中生及职业教育学生,切实帮助解决贫困家庭学生的上学难问题。

  推荐:

  

关键词:关于调研报告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