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调研报告> 文章内容

宁波应届毕业生求职就业状况调研报告出炉

※发布时间:2017-8-13 0:00:2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在2017年春天举办的一场大学生创新创业博览会上,一名大学生设计制造的数控硬币分拣机械手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离毕业还有一年,宁波工程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小周就开始张罗毕业实习的事情,“从小就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那种意境,在宁波念了几年书,觉得这里就是我理想中的栖息地。希望通过毕业实习,为自己寻求更多留在这里的机会。”这个来自遂昌的姑娘说起自己对于未来的打算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像小周一样喜欢宁波,想要留在宁波工作的学子,在我市应届毕业生中为数不少。宁波调查队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宁波大学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80%想要在浙江省择业,而其中,6成的人更是明确表示,“喜欢宁波,要在宁波地区就业。”

  据了解,我市连年升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是吸引不少毕业生留在宁波的重要原因。在海曙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工作的高学明毕业于宁波大学。因为在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他曾领取到一笔6000元的就业补贴。“这笔钱都抵得上我入职之初近两个月的工资了。感觉宁波对大学生超级有诚意!”

  据了解,这一备受高校毕业生关注和欢迎的政策出台于2013年,此后,政策一再升级。如今,只要是毕业2年内、到宁波中小微企业首次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保满一年的高校毕业生,就可以获得最多3年每满1年2000元的就业补贴。

  找工作,难么?来自调查队的这份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总量达30.4万人,同比增加0.8万人,毕业生就业人数再创新高。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出现在浙江省,本年度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线年全国毕业生总数达到史无前例的795万人,增量与增幅均超往年,同时,2017年还将有40万至50万名留学生回国就业创业,就业总体形势可以说是近年来最严峻的。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一份《2017年大学生求职指南》中,来自全国的9万余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对于我国就业形势的持不乐观态度。40.8%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很难,形势非常严峻。47.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有难度,但可以接受。认为就业形势难度一般或没有难度的,仅有10.2%。

  尽管对于宁波高校的毕业生来说,求职的难度比全国层面要低不少,不过,想找到一份“好工作”依旧不是容易的事情。当宁波大学、万里学院等宁波本土高校的毕业生在宁波奔波求职的时候,还有许多外地籍的高校毕业生也来到宁波竞争就业岗位。截至2017年4月底,我市已接收的毕业生中,市外生源的毕业生占比达67.2%。因此,就业总量的压力可以说始终是摆放在毕业生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尽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广大农村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然而,在求职中,我市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依旧“不爱乡村爱城市”。宁波调查队在调查中发现,有73.3%的学生在非省会城市确定了就业单位,16.6%的人来到了省会城市,6.7%的学子在一线城市找到了就业机会,仅3.3%的人留在了县级市就业,选择前往乡村就业的占比为零。

  从全国层面而言,智联招聘的《2017年大学生求职指南》中的数据也和宁波调查队提供的数据相互印证。杭州、南京、武汉等“新一线城市”由于对大学生就业有着更为包容和接纳的一面,正成为对大学生们更具吸引力的就业区域。2017年应届毕业生中希望到新一线%,高于希望到一线%),同时愿意在二线%,而愿意前往三线及以下城市、乡镇就业的学生占比仅11.3%。

  本次调研同时也显示,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希望到大机关、大单位就业,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目前,机关事业单位的招考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比喻也不为过,竞争十分激烈。大量中小微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有着较大需求。但是,不少毕业生就业心理预期较高,对去民办的中小微企业求职积极性普遍不高,就业意愿不足。以宁波大学为例,该校从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初,共组织1000余家招聘单位进校园,提供岗位3.6万余个,但从实际签约情况来看,愿意积极对接中小微企业的学生占比还是不高。不过,不管是“你情我愿”还是形势使然,我市90%以上的岗位,来自各类中小微企业,也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企业,为许多优秀毕业生的梦想起飞提供了舞台。来自市就业管理服务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4月底,我市已接收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择前往企业的为11831人,占比94.2%,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文化产业专业毕业的学生小骆最近已经来到一家外贸公司上班,这是她通过2016年的校园招聘为自己挑选的岗位。她说,跨专业选择外贸行业的原因是:目前的中,这份工作比较有前途,同时,经常可以出国,见到来自各个国家的人,会让自己的眼界更开阔,学到更多东西。

  据了解,在如今的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专业对于工作的影响在进一步降低。我市统计部门的调研数据显示,有42.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职业和专业不沾边。全国层面而言,《2017年大学生求职指南》中显示的类似数据也达到了38.5%,选择与专业不对口工作的毕业生人数同比上升5.7%。

  业内有关的人力资源专家认为,专业对口率的下降,折射出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另外,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互联网+”“共享经济”“社群经济”等新的产业、商业和市场模式创造了许多新兴行业和职位,有了大量新的职业需求,如网红、微商、自等,多元化的就业通道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广泛的选择和机会,也正是这些背景,使得“学什么不一定干什么”的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对于自己在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大学生们普遍认为是“缺乏实践经验”。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较,并且实习期比较短,能做的事情少,不利于实践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尽管很多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给中小学生做家教,有的还利用节假日做商品促销等等,可这些仅仅是“花拳绣腿”,跟自己所学专业关联性不强,更谈不上有什么工作经验可以积累,因而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2017年年后的毕业生洽谈会上,应届毕业生刘鹏和苏杰的经历也许正是这一说法的最好注解。当天,两位学生都将简历投到了我市一家光电科技公司的招聘摊位上。刘鹏的优势是厚厚的证书复印件。而在证书这一栏中“囊中羞涩”的苏杰,在大学几年间,有着不少科技类公司的实习经验,凭着这些经历,苏杰率先收到了企业的录取通知书。

  一家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柳女士说,最初的时候,她比较看重证书,但是现在,和学生面谈时,她会更多地留意对方对于专业的理解,而和求职岗位相关的实习经历,往往可以为学生“加分”。

  一位医药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说,这几年来,很多学生喜欢把实习经历写得满满当当,在超市收银、在快餐店打工,全部被纳入了实习经历,虽然这些也很锻炼人,但和学生求职时想要选择的岗位“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市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负责人孙女士说,实习经历并不是越多越好,学生通过实习对一份工作产生真正的理解,才是人力资源部门真正乐意看到的。不论是暑假的短期实习,还是毕业前的长期实习,学生同样需要有序规划。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你就60秒!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