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汇报材料> 文章内容

2015年互联网舆情

※发布时间:2016-5-24 13:11:0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在日前发布的《201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一书中,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第7次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提供中国互联网舆情年度分析报告,此份分析报告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祝华新、潘宇峰、陈晓冉联合撰写。

  2015年中国的大众传媒场上,、、电视等传统的议程设置能力进一步下降,“两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成为很多中国人了解新闻的第一信息源,特别是拥有月活跃用户6.5亿的微信,移动智能终端月活跃用户6.39亿的QQ 成为社会的新引擎。

  微信让上网浏览和表达的门槛降低,使更多的社会阶层上网,网民结构日益向中国总人口的结构还原,推动网络话语权趋于均等化;与此同时,网民部落化,网络社群有所发展,网络渐趋分层呈现。

  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得到草根百姓、基层干部的认同和拥戴,网络的共识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律师执业、资本撤离等问题上,也出现了意见分歧。如何避免的撕裂,还需要官民共同作出诚挚的努力。

  与此同时,对互联网的管理继续依法推进;几百万“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进入互联网场,成为2015年最为凸显的力量。网上“正能量”建设、思想观念的辩论,与尊重表达和倾听百姓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仍有待探索。【详细】

  由于网络平台加强管理,网民自律意识增强,网络热度近年持续下降。但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并未消减,对比传统,互联网仍然是中国社会最大的出口。在过去的一年,在这样几个领域,网上形成热点舆情:

  一、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全面深化,全面推进依国,在九三阅兵、简政放权、“互联网+”、南海、亚投行、一带一、习马会等议题上,中国奋发有为,官民之间的共识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从严治党、强化吏治,继续揭露出一大批贪腐大案,提振了人民大众对中央的信赖,也出现了对贪腐难治的疑虑;干部队伍明戒知畏的同时,观望和的心态值得。

  三、在经济下行态势中,2015年了股灾和非常手段救市,以李嘉诚为代表的资本撤出两个焦点事件。

  四、在一些突发事件中,地方的应急管理表现被动,和司法公信力亟待修复和提振。

  五、网络场上意识形态纷争再起,一些社会问题被做出了泛化的解读。

  六、国际议题在中国网络场上趋于活跃。【详细】

  2015年,中国网民在微时代感受到更多移动终端对的影响。截至2015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达 6.6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8.8%,手机网民规模达5.94 亿,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达到 88.9% 。 2015年的网络版图,出现了5个方面的变化:

  一、“两微一端”主导社会议程。随着网络人群的不断扩大,社会的议程设置更多地来自于互联网,“两微一端”对社会议程设置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

  二、影响力全面占据微博。随着政务新的不断发展,前些年工作网民“围观”“吐槽”的被动局面已经大为改观。三支网络力量崭露头角:政务微博微信;主流的“两微一端”;民间“网评员”,其中以全国“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为代表。这三支力量在微博上已占有绝对优势。

  三、草根板块崛起。近两年多来,微V帖文转评数已极少过万,由此判断,普通网民对微V的追捧热度已然不再。

  四、网络社群凝结并趋于活跃。web2.0时代的网站和社交吸收和强化了论坛的黏着性和深入性,发挥了社群聚合的功能。微博、知乎、豆瓣以及其他音视频网站在注册过程中,通过用户对各种兴趣偏好的选择,进行服务器自动筛选和推荐,形成兴趣相近的网民群体。

  五、传统融合转型,深入介入移动场。传统发行量在2015年上半年即有明显下滑,在困境中,传统不断尝试转型改变的可能。【详细】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类微信公号的平均活跃度很高,虽然通常微信号每日推送文章上限为8条,但不少优秀的账号都具有推送更多文章的特殊权限。政务和行业自微信也具有较高活跃度,每天推送1次,每次推送4条已经成为这些公号的“最低配置”。虽然行业自和政务机构日均推送文章数极为接近(行业自5.4,政务机构5.3)但是日均文章阅读数,日均被点赞数,行业自都遥遥领先。虽然意见微信的平均力最低,但点赞数与阅读数的比值达1.10%,在各类中领先,说明其受众的互动意愿最强,相较而言,企业公号受众的互动意愿最低,点赞与阅读比仅为0.35%。

  可以看出,针对、等时政相关话题,意见的讨论数量较多;而更侧重讨论、反腐议题,对、等关键词较少涉及;政务账号更强调和民生。整体上看,企业和行业自对时政话题极少涉及,而主流时政关键词的讨论量高于市场化。而针对今年发生的热点事件,各类微信号均有所讨论,其中的提及频率最高。对于大阅兵这种全民讨论的热点议题,企业和行业自也拥有极高的提及率。【详细】

  2015年对网络场的治理,从词的字符管理,转向网上行为的规则管理;从治理个体网民转向治理网络平台,特别是门户网站和微信、微博等自平台。

  4月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约谈工作》,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发生严重违法违规情形时,约见负责人,进行警示谈话,责令整改纠正,如整改不到位,给予、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许可证。

  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正式施行,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肆意者将受到法律的严肃制裁。这是首次将互联网犯罪正式入刑,以前只是对原有做出适用于互联网犯罪情形的司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出台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76部,同比增加262%,其中,2014年中央网信小组成立以来有47部,占62%。在依网的道上,中国在不断探索“既推动发展又确保安全,既保障网民又网络秩序的治网之道。”【详细】

  职业群体的崛起,让网络从少数能言善辩的人掌握话语权,还原为社会各阶层趋于均衡的利益表达。网络越来越显示出分层的状态,在不少公共议题上,难以再泛泛而论的整体反馈,更需要细分社会各阶层对公共议题的和感受。10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专车新规征求意见稿,既有多位学者发文,力挺专车,新规“互联网+”和共享经济;则提醒社会不能因为专车乘客和司机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话语权较大而忽略“的哥”的利益,“对决策管理部门来说,不是谁声大就听谁的;对社会来说,尤其要尊重甚至主动‘打捞’那些沉没的声音。”

  2015年对部分“死磕派律师”的惩处,以及全国律师工作会议提出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把律师的角色和作用提上了议程。最高常务副院长沈德咏曾经提出“法律人共同体”的,主张充分发挥律师在防范冤错案上的重要作用,诉辩对抗、居中裁判的诉讼格局。 但某些“死磕派律师”庭审秩序,频频向公诉方和“发难”,打破了其与法检之间的平衡;以“行为艺术”夸大庭外冲突,以弱者身份博取同情;利用微博、微信和境外炒作案件,“挟以令法院”。此类法外“死磕”行为理当惩治,然而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律师的依法权。当前广义的法律人共同体(、律师、、网民、“意见”)尚未形成。需要法律专业进场,让法律,尊重司法程序,服从法律的终审裁决,成为社会共识和底线。

  【详细】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