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坎特伯雷地震后,坂茂建造了纸板,作为城重建的象征。 Stephen Goodenough 摄
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的普利兹克建筑于时间昨日凌晨5时揭晓,2014年度获者为现年56岁的日本建筑师坂茂(Shigeru Ban)。评委会认为,坂茂不仅能有富于新意的作品,而且将同样具有创造性和丰富的设计方法,广泛运用于主义事业。
得知获后,坂茂称“我把这个项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我会自己的事业——不是改弦更张,而是继续成长。”颁典礼将于6月13日在荷兰国家博物馆举行。
建筑师坂茂1957年出生于东京,目前在东京、巴黎和纽约设有工作室,是建筑界的奇才,善于发现标准部件及普通材料,诸如纸筒、包装材料和集装箱等的新用途。他绝大多数设计均具有实验色彩。更令人称赞的是他在结构方面的创新以及对非传统材料的使用,诸如竹子、织物、纸板还有再生纸纤维和塑料等复合材料。类似在构建救灾避难所时,坂茂经常采用可回收的硬纸管作为墙壁,因为它们容易取材、价格低廉;便于运输、安装和拆卸;而且能够防水、防火和循环利用。他说,在日本的成长经历培养了自己不浪费材料的。
普利兹克建筑评委会在评审辞中指出,作为一名杰出的建筑师,二十年来,坂茂不断创新,用创造性和高品质设计来应对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极端状况。与此同时,评审辞中还特别强调了坂茂对硬纸管和集装箱等常见材料的实验性运用。
得知获后,坂茂在自己位于巴黎的工作室接受采访时表示:“获得这一项是莫大的荣誉。获后,我必须保持谨慎,继续聆听于我的服务对象,无论他们是私人住宅客户还是救灾工作中的人们。我把这个项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我会自己的事业——不是改弦更张,而是继续成长。”
■ 人物特写
11岁梦想做建筑师
“我始终对低成本、本地出产和可重复使用的材料怀有兴趣。”
还在孩提时代,喜欢古典乐的父亲或许希望坂茂长大后成为音乐人,让他从小学小提琴。但坂茂却对传统木匠活很着迷。在他看来,木匠的工具、建造活动甚至木材气味都充满了神奇。他常收集废弃的小块木材,并用它们搭建小模型。为此,当一名手工艺人——木匠成为他儿时的理想。
不过,11岁那年,老师要求大家设计简单的房子,坂茂的作品被评为最优并在全校展览。从那时起,建筑师的梦想就此种在坂茂心中。
坂茂决定报考东京艺术大学,学习建筑学。从12年级开始坂茂参加了大学预备学校的夜间课程。在那,他学会了使用纸张、木材和竹子搭建结构模型。此后,从南建筑学院再到库柏联盟,1985年,坂茂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情况下赴东京开设了自己的公司,其业务又相继扩展到纽约和巴黎。他完成的项目从极小居所、实验性住宅和社区到博物馆、展览馆、会议中心、音乐厅及写字楼。
方体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王昀告诉新京报记者,坂茂的建筑设计个性非常突出。当时王昀在东京留学,刚从国外留学回东京的坂茂曾在王昀住的附近盖过一个混凝土的房子,“那会儿日本后现代建筑风格兴盛,但在坂茂的建筑中看不到强烈的后现代色彩。”此后,王昀又接触到坂茂用硬纸管设计而成的美术馆,“这一建筑令人印象深刻。”
在坂茂的建筑实践中,硬纸管是个关键词。从1985年左右开始,坂茂开发了纸管结构,并将其付诸实施,作为系列研究案例,他还设计了“PC桩宅”“双顶宅”“家具宅”“幕墙宅”“2/5宅”“无壁宅”和“裸宅”。
这样的建筑通常被誉为“可持续”和环保设计,但坂茂本人也表示:“大约30年前我开始采用这种设计风格时,还没有人谈论,而我则把它视为理所当然。我始终对低成本、本地出产和可重复使用的材料怀有兴趣。”
评委会评语
他的建筑既直接又诚恳,但并不平凡。每一个作品都具有一个新鲜的灵感。其作品的优雅简约及轻松自如都建立在他对建筑的热爱及从业多年的经验之上。至关重要的是,他对居于建筑里的人们怀有一份尊重,不论他们是自然灾难的者,或是私人客户还是公共大众,这份尊重体现在他用心的工作方式、合理布局、精心选材以及丰富空间。
C08版-C09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健亚
(下转C09版)
(原标题:日本建筑师坂茂获普利兹克(1))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