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物流运行形势总体良好。社会物流总额持续增长,物流市场需求显著增加。2011年社会物流总额达15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社会物流需求的系数可达3.5,即每单位P产出需要3.5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物流业为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在转变经济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作用突出。
《济南市人民关于推进物流业振兴发展的意见》之处到2012年,物流园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载体功能和产业集聚度显著提高,初步建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第三方物流比重有所增加,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完善、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效率显著提高,物流业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和增加值年均分别递增16%和12%以上,社会物流成本占P比重逐步下降。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和物流中心城市,物流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主导产业。
社会物流总额由五个方面构成,进入需求领域的农产品物流总额,进入需求领域的工业品物流总额,外部流入货物物流总额,进入需求领域的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额。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大部分,2011中国工业品物流总额达144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额的90%以上。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受市场需求、产业布局、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其区域分布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从东部到西部呈现“东高西低”的阶梯状分布。
我国非常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经过近几年的推进和发展,我国物流信息化运用和技术创新取得了实际成效。初步估计有7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系统、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
一是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局域网、广域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电子商务等IT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加强;
二是政策加大了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知道,特别是对于冷链、化学品、保税物流等监管类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强;
三是专业物流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增加,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做大做强,物流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针对专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案例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