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调研报告> 文章内容

加强信息化建设 提升社区服务治理水平专题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8-2-4 2:14:2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为认真筹备省政协“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治理水平”界别协商会,7月下旬以来,省政协专题调研组深入合肥、宿州、六安、马、芜湖、铜陵、黄山等7市开展调研,赴省直有关部门、科大讯飞,深入了解有关情况,并赴辽宁、两省区学习考察。

  调研组认为,8月初,省委、省在芜湖召开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场会后,各市高度重视,均启动和推进了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9月,省委、省又出台《关于加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皖办发〔2014〕32号),为各地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指明方向。但从调研情况看,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引起重视和解决:

  1、顶层设计仍需进一步加强。从调研情况看,各地工作虽已启动,但进度参差不齐。在上,有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有的受经济条件制约,有的对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平台建设上,各市对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一,都在自行建设平台,方式上有的自行开发,有的联合开发,有的花大价钱购买,“各自为政”极易造成重复建设,产生浪费。在建设主体上,有的由综治办牵头,有的由经信委牵头,有的由民政局牵头,有的由国资委牵头,建设主体不一极易导致建设内容迥异。在规划制定上,各地多以工作方案代替规划。而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涉及党委、各职能部门,需要省级部门统筹配合,需要规划引领指导。皖办发〔2014〕32号文件的下发,16市工作的全面启动,为制定全省统一规划提供了重要时机;芜湖、大连等地的成熟做法,为制定全省统一规划提供了可借鉴样本。回顾我省十余年社区信息化建设历程,正是由于缺乏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各地社区信息化建设进程各异,成效也各不相同。

  2、技术标准仍需进一步统一。各市参与建设的公司不是一家,技术标准不统一,系统的接口、平台的整合度、兼容度也各不相同,技术壁垒将为以后的互联互通、全省数据的备份埋下隐患。从我省各地社区信息化建设实践来看,有的市虽然经过几年努力,但由于技术上没有把各部门业务打通,其社区工作模式仍是“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尚没有做到“一窗口受理,全科式服务”。技术标准的统一,有赖于参与建设公司的统一。作为上市公司,科大讯飞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以及人工智能领域处于全国乃至国际领先地位,其参与芜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实践表明,公司决策层有着先进的技术,积累了成熟的技术经验,熟悉我省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关键环节和建设内容。这使全省技术标准的统一具备了现实可行性。目前,科大讯飞已与芜湖、合肥、宿州等5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六安等5市的战略合作协议正在沟通中。为达到全省技术标准的统一,我们省委、省支持科大讯飞承接、负责全省各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3、服务治理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信息化是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以便民惠民为出发点创新服务治理体制和方式,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我省信息化建设情况来看,各地面对八小时之外群众有谁回应,节假日群众难题由谁解决,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如何破解,干部懒政惰政如何治理,一个部门管不了多个部门不愿管的事由谁来管,这些社会治理短板和漏洞问题,尚没有提出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予以应对。各地大多把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了综合信息库建设、信息化平台搭建;对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按照“一窗口受理,全科式服务”,来谋划工作流程、服务治理方式变革,如何建立部门沟通协调联席机制,提高服务治理效能,尚缺乏统筹考虑;更没有从构建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服务治理工作模式的角度,来推进信息资源的深度应用。

  4、信息资源共享仍需多方破局。一是“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各地、各部门都存在信息共享不足、资源分割严重、业务联动不够等问题,特别是工商、税务、国土、人口、计生等信息资源主要集中在省级层面,各市信息资源共享,受省级部门、乃至国家部委条条制约,仅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工程”就有十几项。随着我省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各市信息资源共享受省级部门制约的难题将日益凸显。二是许多部门按照条条要求,在基层建立了工作中心(站点),每个社区都有数量不等的专网落户,各类涉及社会服务管理的中心遍地开花,中心与中心之间内容重叠、职能交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对这些工作中心(站点),如何按照“变多门服务为一门服务”的予以整合,缺乏明确。三是芜湖经验已经表明,一个省辖市构建一个综合数据中心、搭建一个信息化平台,各部门、各县(市、区)、各乡镇(街道)、各村(社区)配套建设应用平台的信息化模式已经成熟。但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县区、有的部门提出构建自己的数据中心、搭建自己的信息化平台,这极易形成新的“信息孤岛”。

  5、社区工作仍需进一步减负。社区职能的科学合理定位,是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是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的依据。铜陵市虽在社区扁平化中取得成功,但对其他市来讲,由于人口规模不同于铜陵,如果县级党委、直接面对大量社区,其工作效能将无法。另一方面,我省各地对街道和社区的职能尚缺乏科学合理划分,社区工作任务普遍过于繁重。此外,随着社会管理体制的深入推进,许多部门在社区挂牌,将工作下放社区,导致社区服务和管理的工作项目越来越多,社区角色错位。我省虽建立了社区工作准入制度,但由于执行不严格,未能有效部门工作下放社区。从实际情况看,我省大部分社区工作内容均在200项以上,有的高达220多项,社区普遍疲于应付、。社区“万能章”现象,更从一个侧面显示了社区主任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不得不敷衍应付的无奈,凸显了部分工作下放社区的不合。

  6、网格化与信息化仍需进一步融合。网格化是基础,信息化是手段。信息库数据的更新有赖于网格员对数据的及时采集,网格内问题的发现有赖于网格员的主动巡查,网格内问题的处理有赖于网格员的督促检查。目前,促进网格员工作与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无缝对接的工作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明确;对网格员应当承担的职责、网格员队伍的建设管理缺乏规范;各地大多没有赋予网格员事前主动发现、事后督促检查职能。从我省各地情况来看,有的网格员由社区工作人员兼任,有的由聘任人员专任;有的网格员由民政部门管理,有的网格员由社区管理;有的网格员属于应景式设置。网格员队伍管理的混乱,影响了网格员职能的发挥,影响了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效率。

  7、多方参与格局仍需进一步形成。在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格局下,如何用社会协同,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治理的积极性,如何建立沟通协调联席机制,形成共同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工作格局,如何建立居民议事制度,吸引相关群众参与矛盾化解、难题解决,如何调动多方资源参与社会服务和治理,尚需统筹考虑。

  8、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的仍需进一步优化。各部门受上位法制约,难以共享信息。许多居民由于担心信息不安全,对信息采集工作不愿配合,影响了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和真实性。究其原因,一是对部门信息共享,缺乏硬性法律约束,二是对信息安全,缺乏法律制度保障。对哪些信息必须共享,各部门如何履行信息共享义务;对如何保障信息安全,各部门有哪些信息权限,尚缺乏明确法律。

  9、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重视。从调研情况来看,各地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既懂信息化又懂服务和管理的人才更为缺乏,制约了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依据省内调研、省外考察,调研组认为,辽宁、两省区经验值得借鉴。沈阳市严格落实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对未经审批擅自把工作下派社区的,以“工作通报”形式予以;社区不再承担经济和执法职能。回族自治区由驻社区各单位代表组成社区“大党委”班子,形成“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区域联动”的社区多元共治格局。大连市西岗区建立了365工作模式(以下简称365),探索了信息化时代服务联系群众、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方式的新径:一是建立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社会服务治理工作模式。设置24小时上门服务和重大节假日无休的应急处置功能,弥补了非工作时间段的服务和管理缝隙,确保社会和谐运转没有假期。二是建立沟通协调机制。针对群众找不到门、找不准门的情况,365担当起综合受理、统一协调、快速解决的角色;对一时不能明确分管部门的群众,365建立了先解决问题、再明确责任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了“让数据跑腿,为群众减负”,服务治理效能大大提高。三是搭建一个窗口九条渠道的无阻碍沟通平台。将党代表工作室、代表工作室、政协委员联系站、党外人士工作室、热线、网络、网格、民生窗口、居民议事会等群众表达的九条渠道,拧成365一个窗口;将市民通过九条渠道咨询、反映的信息都纳入365数据库,进入电脑轨迹;将何时知事、何时解答、解决径等都一清二楚地呈现在数据库中,依靠技术手段实现监督。按照要求,区内所有的党代表、代表以及政协委员都以轮值的形式参与到365中。四是聚纳社会服务资源,形成社会治理合力。365又是一个大的公益平台,将通过九条渠道收集到的市民需求汇集成公益项目册,以项目形式向社会推介,由有爱心的社会组织、公益机构、企业认领市民需求项目,既弥补了公共财政的不足,使老百姓得到实惠,又为社会组织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五是实行网格精细管理,主动发现解决问题。将全区划分为129个一级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网格员为雇员,由365市民大楼服务中心派驻,赋予事前主动发现,事后督促检查的职能,使之成为一个流动的365工作站;力求把矛盾和隐患化解在最基层,化解在最微小的网格里,使网格成为基层工作的平安触角,实现关口前移、源头化解。

  调研组,在总结我省经验,借鉴外地做法的基础上,应尽快制定全省统一规划,进一步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的服务治理模式、社会协同模式、参与模式,推动我省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