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调研报告> 文章内容

创业板公司调研报告 摸底机构创业板策略风向

※发布时间:2017-9-21 19:33:3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7月21日,创业板指在开盘冲高后震荡下行,收报1690点。这个数字距离年初的1962点,已经跌去16%。

  对600多家创业板公司来说,2017年上半年无疑是段时光。宏观政策脱虚向实、金融去杠杆,资本市场上并购趋严,创业板龙头股或破灭或业绩下跌,似乎都在重创这个曾经承载中国新兴经济梦想的年轻板块。

  据记者统计,剔除2017年以后上市的新股,创业板569只个股中,自年初以来股价下跌的有496只,占比达87%。但从中报业绩看,这496只个股,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有338家,其中甚至不乏净利润同比增长10倍以上的公司。

  围绕创业板的争议,也成了近期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创业板怎么了?市场对创业板的估值中枢是否会下调?权重股或明星股业绩下滑严重,能否说明创业板高成长性在被证伪?在板块大幅调整之际,身处风暴之中的创业板公司又如何认识这个现象?

  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对9家创业板公司进行深度调研,这9家公司分属传媒、电子、计算机、医药、机械等不同行业,市值从几十亿到数百亿不等,对整个创业板具有一定代表性。

  某公司董秘A对记者表示,过去几年,创业板由于“互联网+”及影视文化等板块带动,整体估值偏高。但2016年以来,这些明星公司如东方财富(300059.SZ)、华谊兄弟(300027.SZ)等遇到瓶颈,业绩增速下降,导致整个创业板没有新的龙头行业带动,估值会进行调整是必然的。

  此外,董秘B告诉记者,自去年以来,不管从监管还是市场观点看,其对于创业板会向下波动已有足够的心理预期。

  对于创业板此幅调整的原因,宏观脱虚向实、金融去杠杆、龙头股业绩下跌、个别股票炒作过度、IPO提速扩容被多次提及。

  如,董秘C对记者表示,首先资金层面去杠杆,其次曾带动创业板高估值的一批龙头股已经走过业绩爆发期,导致当前业绩已无法支撑高估值。

  董秘D则补充道,乐视网危机爆发对创业板起到非常不好的示范效应,“其实市场一直有预期,但突然爆发出来,再加上宏观政策的调整,会将这种情绪放大。”

  “创业板当初起来主要也是资金偏好,现在市场风格则转向周期和消费股”,董秘E表示,“其实创业板也有好公司,只是市场风格在变而已。”

  据记者统计,这9家公司中,年初以来股价下跌的有7只(有一只股停牌)。从披露的中期业绩预报看,这7家公司有5家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

  绝大部分公司都将股价下跌的原因归结于市场调整而并非其自身经营。仅有1家公司董秘对记者表示,其股价较去年高点跌去50%,除了市场原因外,还在于公司去年实施的资产重组方法未能达到预期,转型遇挫。

  对于股价下跌对公司的资本运作是否会产生影响,绝大多数调研对象的态度是,“有影响,但实际没那么大。”

  “其实监管政策往往对资本运作影响更大些,股价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在融资工具选择上可以有多种方式,公司整体发展战略也不会受股价影响。”

  近期,数个创业板明星股或权重股中期业绩下滑明显,有一种声音认为创业板的高成长性在被证伪,因此对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溢价未来或会消失。

  事实上,接受记者采访的董秘F即认为,“高成长性可能更多是为了推创业板而创造的概念”。该董秘认为,创业板部分企业成长性非常一般。

  董秘A亦持同样观点。其认为,真正的高成长性企业应该是高科技类公司,但过去几年创业板明星股则集中于影视游戏类,并不能称之为高成长性企业。但其坦言,这也与A股上市制度有关。必须盈利才能上市的要求,将一部分高科技类公司挡在A股门外。

  董秘D的观点较有代表性,“江山代有才人出,只是这些公司已经走过了高成长的而已,并不代表创业板整体出了问题,未来创业板肯定还有优秀公司成长起来”。

  另有受访者认为,市场将目光过多关注在权重股或者明星股身上,而忽略了不少优质的创业板公司中期业绩出现显著增长,因此创业板高成长性并不能被证伪。

  “创业板时间已久,其间经历过上涨和下跌,不能因为明星股中报业绩下滑便否定创业板的价值和意义。”

  但数位受访者承认,在当前市场下,对创业板公司的估值逻辑已经在发生变化,未来创业板估值中枢或会下调。

  董秘G对记者表示,在牛市,市场对创业板有成长性溢价,但到了熊市,资金偏紧,估值逻辑就回归到实打实的业绩增长。

  “综合来看,未来中国经济走L型,对成长性估值的阿尔法值会降下来,波动的贝塔值会变大。从这个角度看,创业板估值中枢往下走也是对的。”董秘D认为。

  所有接受采访的公司均强调,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公司会将主要精力放在经营层面而并非去迎合市场估值逻辑的变化。

  如董秘D表示,无论创业板好还是不好,公司都要将内功好,“至少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如果基本面不行,不管是由于主观还是客观原因,核心竞争力没锻炼出来,无论什么样的波动,心里还是害怕的。”

  董秘D告诉记者,在这轮剧烈调整中,其公司的股价表现稳定,业绩也稳步上升,“股价对公司价值的体现个人认为比较契合”。

  去年下半年以来,监管对于并购重组监管趋严,加之频频爆出创业板公司并购踩雷,商誉减值的消息,市场对做并购重组的公司甚至闻声色变。今年以来,有不少上市公司在终止并购重组后,甚至出现股价上涨的现象。

  “(市场对并购不那么看好),但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董秘A告诉记者,即使其所在的公司转型遇阻,但公司还是会转型,排除市场噪音执行发展思。

  “近期与机构投资者接洽时很多都认为现在创业板的风向在转,而且创业板之前受到热捧的一些龙头公司,现在多多少少都出现了问题。”7月21日,某创业板公司董秘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7月以来,对于创业板公司而言,经历过股价大幅下跌或“闪崩”行情的不在少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闪崩”个股的背后还隐藏着很多机构逃离的身影。

  7月18日,同花顺(300033.SZ)就出现了龙虎榜上前五大卖出席位全是机构的景象。数据显示,当日卖出前五机构席位合计卖出额为1.59亿元,其中排名第1位的机构卖出额为4406万元。

  一季度报告显示,同花顺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汇添富移动互联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易方达科讯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两只基金上榜,分别持股399.09万股和270万股。

  根据7月20日汇添富移动互联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发布的二季度报告,同花顺仍是其重仓股,在前十大持仓中排名第6位,持股数量为449.09万股,与一季度相比增加了12.53%。而易方达科讯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则在二季度减持了同花顺60万股,减持后同花顺在其前十大持仓中排名第10位。

  数据显示,6月30日同花顺收盘报62.21元,与3月31日同花顺收盘价63.36元相差不大,但是7月21日收盘,同花顺股价跌至49.31元,较二季度末下跌了20.74%。

  若以此计算,二季度汇添富移动互联股票型基金新增持的同花顺50万股的浮亏为645万元,而一季度持有的部分浮亏5607万元;易方达科讯混合型基金二季度以来持仓同花顺的浮亏则为2709万元。

  不过,在机构逃离的同时,却也出现了少量的抄底现象。7月18日的龙虎榜数据显示,当日买入排名第1位的是招商证券深圳益田江苏大厦证券营业部,买入额为8346万元,而排名第4位的机构席位买入了2950万。

  譬如汇添富移动互联股票型基金,一季度其重仓的创业板股票有同花顺和顺网科技(300113.SZ),二季度中重仓股还增加了创业板公司先导智能(300450.SZ),持有401.56万股,此外则增持了同花顺50万股,维持顺网科技持股数量1025.8万股不变。

  事实上,顺网科技也未能在此轮创业板下跌潮中幸免。在7月11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后,7月12日,顺网科技跌停,此后又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区间跌幅达到23.34%。

  但机构的“抛售”也在此后开始。7月12日龙虎榜数据显示,当日顺网科技卖出前四位均是机构席位,机构共卖出1.92亿元,其中卖出额最大的一家为9092万元。

  “事实上创业板部分公司的高成长性已经被证伪,目前股价下跌的也比较严重。对于公司来说,有些机构相当于基石投资者,在业绩不及预期的情况下也会给我们压力。”7月21日,华东某上市公司董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在该人士看来,机构投资者已经对创业板此轮下跌有所预料,很多机构早就有调仓迹象。成长性价值是真概念,但创业板公司没有真正的高成长性公司,机构投资者认为整个中小创估值回归也是很自然的情况。

  事实上,在近期机构大幅“抛售”的创业板个股中报业绩均不及预期,尤以一些预亏预减股最为严重。

  数据显示,同花顺中报预报盈利,但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的最大幅度为30%,顺网科技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幅度在0~20%。

  而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参与的某公司机构调研会上,不少机构投资者关心的直接问题仍然转向公司的业绩情况以及生产经营能力。虽然该公司还面对诉讼纠纷等问题,不过业绩能否达到预期仍是机构关注的要点。

  譬如机构投资者关注的该公司新的业务拓展方向、新的客户选取的问题;以及关注在存量市场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差异化竞争能力问题;还有分产品来看的毛利率是否改善的情况,产品的销售数据比较等等。

  而在该上市公司给机构的回复中,“经营正常”仍是一颗强大的定心丸,确保实业经营、稳步提升业绩是重心。

  不过也有上市公司在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沟通时表示,机构对当前公司股价的下跌并没有多加问询。

  华东某上市公司董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近期公司股价下滑后,机构来询问的反而不多,因为机构知道是因为市场和国家政策的导向影响,而不是公司自身出现了问题。”

  在另一位上市公司董秘看来,虽然公司今年业绩比去年大幅下滑,但是整个行业的市场行情都是如此,今年的业绩同比下滑基本不足为虑,因为目前的盈利水平已经在行业内领先。而且在与机构接触中业绩并没有成为被质疑的问题,业绩披露后的情况与之前相比仍照常。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