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的持续发展,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和消费需求正在发生改变,场景化的金融消费渠道不断增多。
近日,毕马威中国发布《2017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商业银行总资产和负债持续增长,且在银行主动的战略转型下,非利息收入占比有所增加,盈利增速开始回升。在行业热点话题方面,“银行物理网点何去何从”位列六大话题的榜首。
而“新金融工具准则整体实施方案探析”、“快速演变的反洗钱监管格局”、“不良资产证券化探析”、“外资银行十年中国”以及“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新规对银行业的影响”则成为其他5个被关注的行业热点。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的持续发展,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和消费需求正在发生改变,场景化的金融消费渠道不断增多。就银行业而言,移动计算、高速无线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先信息技术的支持,也推动着其业务模式由线下至线上的不断转变。业界关于银行物理网点是否仍有存在的必要,争论火爆,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类观点:一是物理网点终将;二是物理网点需要转型。
一方面,由于互联网化影响的穿透力还比较有限,银行物理网点的设立,在服务区域经济和局部金融需求的作用上还是很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网点转型似乎已经势在必行。而转型不能只从物理网点的数量、、收益等方面考虑,而是应该从消费者的痛点出发,分析客户的痛点,以优化产品和服务为手段,进而解决痛点。
而当下银行网点发展的痛点就在于:我国疆域广阔,地区发展不平衡明显,城镇化和财富升级引起的金融需求爆发性增长,其所带来的互联网化渗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在经济、金融、技术进程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思维和意识的转变还未能完全跟得上,互联网化的消费渠道在某些区域、某些客户群体还难以实现更大程度的替代。从一二线城市的消费群体来看,互联网化渗透较为深入、普及性较强,消费者的支付、小额借贷等一般性金融服务需求,完全可以依靠移动支付及直销银行等渠道解决。但是财富管理、大额借贷融资、投资者教育等复杂度较高、交流深度较大的需求较难通过线上渠道解决。针对这类群体的这种需求,就需要物理网点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支持。/文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