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和部署。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围绕精准扶贫,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异地扶贫搬迁、推动土地流转、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但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乏力、新农村过度开发建设、农村土地荒芜严重等问题日渐突出,如何利用PPP模式助推新农村建设,破解农业产业化发展瓶颈显得必要和紧迫。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投入加大,农民工回乡创业和城市资本进入农村发展不断高涨,土地流转、农业开发公司、新农村合作社等如雨后春笋,国家和民间投入不少,但是农业产业投入与产出倒挂,不少已流转的土地没有投产见效、业主资金难以为继,造成一些土地二次荒芜,农民收不到流转费用,影响农村稳定。同时,缺乏科学规划,农业产业无序布局、业态雷同,造成市场供大于求、无序发展,极大地导致资源严重消费。
新农村建设“空心化”,造成开发建设失度。
2、据2015年网络收集大数据统计,城市房产“去库存”任务艰巨,存量减少有限、增量继续增加,建成及在建和已审批待建房屋全国达34亿套,人均2.6套,鬼城急剧增加。房产开发商转战农村,加之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农民相互攀比,农村房产市场持续升温。很多乡村虽然新农村建成,但因后续保障体系未能完善,子女外出务工,出嫁或在城镇有房屋,留下空巢老人留守,新农村房屋60%无人居住,新农村房屋“空心化”突出。预计10-30年后随着留守老人去世,新农村房产将大量闲置,会有更多的鬼村出现,造成国家投入资金损失。
农村人口“老龄化”,造成土地荒芜严重。
3、据调查,80年代一个村组平均在村从事农业生产人口200多人,现如今仅10多人左右,大多为留守老人和儿童。因人老体弱和子女在外务工,很多留守人口力所能及栽种极少一部分土地,原来大田大地因无力栽种而荒芜被毁。同时,一些留守老人不愿离土离家,新农村聚居点功能及服务设施未能完善,土地种养不方便,村民不愿搬入新村,导致旧房不能拆除、土地不能集中流转,制约新农村统一规划、土地集中整理片开发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经济不发达、农业没有形成产业化,农民在本地难以实现就业,农业收入不能涵养农民生产生活,因此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务工,造成老人留守农村,出现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
4、除乡村道路建设国家投入和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有少量补助资金外,涉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投入大多来自民间资本参与。民间资本因自身投入不足,在融资、信贷等方面受到信用、抵押、担保、利率等多种因素制约,致使持续投入乏力,造成一些农业产业化项目中途停马、一些流转土地荒芜。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参与的极少,多产融合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二、PPP模式下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选择
1、推进农业产业化离不开政府引导和投入,需要政府与社会主体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正因为需要政府投入,因此农业产业化在布局上就要充分考虑政府投入的绩效问题,避免无序发展、恶性竞争,导致农业产品形不成优势、形不成市场、形不成规模,最终形不成产业链条,造成资源因缺乏市场而浪费和损失。因此,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坚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因素,由县(区)政府统筹编制《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细分到区域、地块,细化到产业品种、业态,做到产业布局规划科学合理可行、产业特色鲜明可持续,引导农村经济走出一条商品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新路,为农村经济繁荣、农业人口涵养、农民脱贫奔康奠定坚实的产业支撑。
2、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和废除户籍“二元制”,农民市民化趋势不可阻挡,在农村土地上生养的人口越来越少,农村空心化、人口锐减化越来越突出,随之而带来的农村房屋,包括国家和农民本身投入建成的新农村聚居房都将大量空置。因此,整合国家精准扶贫对贫困村、农户的建设投入,调动其他农户的积极性,推行PPP模式,推进新型农村康养养老保障体系势在必需,既可充分发挥国家资金作用,保障农村留守人员住房、医疗、文化、生产、生活等需要,又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今后因农村生产生活人口减员造成农村住房空置而导致国家及农户住房建设投入的不必要经济损失。以PPP模式建立新型农村康养养老保障体系。新农村住房统一规划建设,建筑风格结合巴山特色民居建筑风格的小高层,按每套50-80平方米建设,具备客厅卧室卫生间等功能的乡村康养中心和乡村酒店,严格控制一家多房和大面积套房的建设。配套相关设施设备,水、电、气、广播电视,休闲娱乐,体育,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医疗中心,留守儿童教育保护中心。土地利用上要以建立新农村合作社管理体制为基础,将老百姓的在耕地和荒芜无人耕种的土地以及林地或果园分别作价签订合作协议,入股新农村合作社。成立新农村村民委员会、新农村社会保障福利院、农业科技培训服务中心以及网络营销中心、机械化作业队。农民以土地林地入股收益或流转土地收益以及务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
3、建设新农村社会康养保障服务体系,其经费来源主要依赖于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大力扶持、金融机构支持。一是国家加大投入。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投融资平台,借力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等,整合水土保持、国土整理、退耕还林、微水池建设、库塘维修等经费。二是项目引领推动。根据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编制一批PPP项目,引导民间投资主体参与建设营运。三是金融信贷支持。对纳入政府实施的PPP项目,金融机构降低门槛、放宽条件给予信贷扶持,解决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矛盾。四是鼓励农户入股。加快对农户住房、承包地、自留地、宅基地和林地、果园、水域等资产确权颁证,鼓励农户以这些资产入股农业产业化项目,并可以这些资产申请信贷,增大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投入。
新农村社会康养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使老百姓感受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老百姓而言过上了富裕而舒适的幸福生活,对国家而言将是投小资得大回报,老百姓得到了统一集中服务、安全管理,安定团结,享受富民乐民政策带给的安居乐业,开创了稳定、和谐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新农村社会康养保障服务体系是一项伟大的富民乐民的浩大工程,在“改革开放”、“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伟大的“中国梦”的正确指引下,将巴中全面建成“诗意山水,五彩巴中”指日可待。(四川省巴中市南龛文化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李扶摇)
责任编辑: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