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调研报告> 文章内容

保康物价局对扁洞河村精准扶贫现状开展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6-2-14 22:30:4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按照要求,2020年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省委在进入小康倒计时发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动员令,我县提出对口扶贫单位要切实担当起重要责任,落实好各自职责,将扶贫工作作为份内之事,全面担当。县物价局立即行动,相继深入到定点扶贫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那么,贫困村的现状如何、扶贫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施精准扶贫、又有哪些保障措施 近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专程到马良镇扁洞河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扁洞河村位于马良镇北部,与歇马镇接壤,距镇10公里,版土面积11.6平方公里。全村辖三个村民小组125户,共435人。耕地面积825亩,其中水田面积120亩、山林面积705亩。种植业以玉米、小麦为主,养殖业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但由于该村地处偏僻、住户分散,通组公虽已修通,但至今未硬化。另外原三组至今未通,交通极为不便。截止2014年共有贫困家庭90户,贫困人口223人,在各级领导扶持下,通过一年的努力已有14户,共32人在2014年末基本脱贫,剩余76户,共190人仍处于贫困状态,且在2015年初返贫5户6人,新增3户4人。2015年初死亡2户2人,至今仍有82户,共183人属于贫困户。其中A类33户、B类13户、C类36户。

  二、致贫原因分析

  该村地理偏僻,农户居住分散,村民出行交通极为不便,是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再加上自然资源贫乏,村里没有主导产业支撑,农耕地都是山坡,没有平地,村民形象的比喻“中间一条河、两面是山坡”,致使种植业发展也没有很好的基础,粮食产量低,村容村貌改变困难,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缓慢,贫穷帽子仍然难以甩掉。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条件伪劣。行难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由于国家政策扶持修是“村村通”,只负责公修到村级。该村省道通过其间,所以,该村不具备“村村通”的项目资格,而国家没有公扶持到组的项目资金,到组的项目资金只能靠村干部这里化缘、那里争取弄点钱慢慢修,今年修一里,明年修两里,到手资金不具备一次性解决一段公的能力。加上三个组地处高山、人口分散、坡度大给修带来了巨大的难度,经过几年的修修补补,现在通组碎石虽修通,但未能硬化,还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若天降大雨面冲毁将无法通行,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生产以及经济发展,因此老百姓怨言较大、脱贫致富速度缓慢。村里没有支柱产业。大部分贫困户居住在偏远山村,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农耕种植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贫困人口素质偏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群众因学因灾致贫现象突出。该村地形复杂坡地多,干旱、洪涝、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遇有大灾,群众粮食和烟叶产业收成都成问题,农牧业生产尚未摆脱“靠天吃饭”、“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生产成本大,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孩子只能由爷爷奶奶们照顾,留守家庭、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很多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在镇上寄宿就读。还有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镇上,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民而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特别是高中生、大学生学费、生活费支出较大,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四)自觉掌握科技知识意识欠缺。一些农民不适应现代科技运用,停留在小农经济意识层面,种植业和养殖业都只会按部就班地使用传统模式,种烟叶、药草和养猪养羊缺乏相应的科技手段,如果遇到瘟症或者就会致贫,加上粮食和牲畜价格变动频繁,有时生产出来的实物不抵成本费用,从而老百姓感觉有时入不敷出,对发展种植业及养殖业积极性不高。

  三、精准扶贫计划与主要措施

  加强通组公的基础建设。解决一、二、三组的公

  硬化。计划在2016年启动、2017年前彻底硬化三个组的通组公共计9.8公里,并且在2016年修通三组通组公2.5公里,彻底改善老百姓的出行难及交通运输困难问题。为老百姓发展种植业及养殖业提供交通便利,为老百姓早日脱贫创造。

  (二)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农作物遭受野生动物侵害的问题。多年来,该村野生动物方面做得到位,致使野生动物大量繁殖,老百姓的庄稼只要长出苗子,它们都成群结队的进行夜袭,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庄稼正常生长。结合这一实际情况,驻村镇领导和相关单位应该积极向门反映实情,要求机关给予配置一部分猎枪进行有计划地狩猎,以减轻老百姓的庄稼损失。

  (三)切实解决部分农户危房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山上住户建房来料困难,加上很多家庭资金困难无力翻新住房,因此该村还有62户仍然住着土坯危房,虽然近年来国家扶持建房政策越来越多,但是每年每村都有年度数额计划,分批进行。今年该村已经向上级有关单位进行了申报,再一批危房,从今年起用三年的时间把该村的危房彻底完毕,到2018年年底彻底改善老百姓的住房条件。

  (四)传统种植为主,其他产业协调发展。

  在进一步扩大传统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发展其他产业:计划发展山羊养殖10户600只,发展牲猪养殖2户60头,发展山鸡养殖25户2500只,发展袋料栽培5户50000袋,发展烤烟种植3户40亩,发展茶叶种植25户150亩,发展核桃种植45户150亩,发展药材种植15户45亩,自主创业6人,劳动力转移35人。

  我们工作队深入到农户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农户差别,采取因地制宜、自主自愿的方式发展以上产业项目。同时村干部积极组织在家务农群众参加镇免费培训相关科学技术,基本达到人人都掌握一门技术,为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综合以上扶贫措施,实现脱贫目标为:2016年末脱贫33户、2017年末脱贫36户、2018年末脱贫13户,2016年末解决贫困户居住条件12户、2017年末解决贫困户居住条件21户、2018年末解决贫困户居住条件29户,解决54户农户行难问题,解决5名贫困生上学问题。

  经村支两委研究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并呈报镇党委,镇党委已经将该村纳入十三五整村推进项目村。村支两委班子信心满满,表示一定要抓住整村推进的机遇,使村容村貌来一次大变样。同时各级党委、市县对口帮扶部门、县扶贫部门都表示给予政策与资金方面的帮助。

  如果计划资金都按时到位,将利用有限资金办好以下几件事情:

  一是帮助硬化通组公9.8公里;

  二是改扩建村党群服务中心,并添置部分办公设施,计划投资12万元;

  三是新建1-2个集中居民点,通过危房、扶贫搬迁等方式,将基础设施较差、生产生活不便的偏远农户搬迁到集中居民点居住,计划投入资金120万元;

  四是修复水毁河堤500米,预计资金1.5万元;

  五是新修三组通组公,预计资金25万元;

  六是新建集体茶园150亩,预计投资资金30万元,同时计划结合土地确权颁证机遇,流转农户耕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七是完成村内等安全设施,计划资金5万元。

  八是利用该村优美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经初步考察,目前已有值得一看的几处景观,下一步请专家认真规划发展步骤,请新闻记者给予宣传报道,以旅游业带动其他行业如农家乐、旅馆、花卉业发展,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四、今后开展精准扶贫攻坚的几点

  (一)扶贫对象精准,决战目标到村到户,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

  一是扶贫过程中,扶贫资金撒胡椒面等问题依然存在,全县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变过去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集中力量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集结号,确保贫困村和贫困人群的精准认定,实现“扶真贫”“扶准贫”,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共享新一轮社会发展的制度红利、红利,使扶贫开发工作精准、深入推进。二是要精准做到识别的贫困村、贫困户找得准不准,致贫原因分析得透不透,脱贫致富的规划和措施制定得实不实,项目资金和干部驻村是否落实到位等,切实把情况搞准、措施搞明、责任搞清,才能指导基层更加有力有效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确保如期稳定脱贫。三是将精准扶贫攻坚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提升到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谋划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根据贫困原因,实施分类指导,以整村推进为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攻坚,有效整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打包,统筹使用,综合施策,合力攻坚。四是按照“缺什么、扶什么”的原则,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综合扶贫、整体推进,实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全方位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增强贫困人口素质与技能,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二)项目安排精准,脱贫项目到村到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加大协调争取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村“四通”、(通水、通电、通、通讯)建设等方面专项资金投资扶持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信用平台建设,整合小额贷款、扶贫贴息、抵押贷款等金融扶持政策,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瓶颈难题,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用电难、用水难等问题。

  (三)资金使用精准,扶贫资金到村到户。

  对扶贫攻坚项目资金全程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把所有资金整合起来,统一调配使用,发挥资金的倍增效益、聚合效益。明确主攻方向,科学谋划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并把“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年度计划中,保持规划实施的连贯性,确保总体规划通过年度计划的分解落实得以顺利实施。为精准扶贫提供组织保障。

  (四)因村派人精准,合力攻坚,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各行业涉农资源更精准向扶贫对象倾斜聚集;向贫困村派驻工作队,选派党组织“第一”;村级结对帮扶贫困户。和完善“五联”工作机制,尤其是各驻点单位要以扶贫助困工作为总抓手,在充分掌握联建村基本情况、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做到长远联建规划和年度联建计划相衔接,联建工作的前瞻性和连续性,同时要创新帮扶形式,为村“两委”和群众选子、上项目、教技术、筹资金、供信息,变“输血”为“造血”,确保联建工作的实效性。针对重点贫困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尽量将项目单位安排到重点贫困村,切实加大帮扶力度和脱贫步伐。对贫困的原因分门归类,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采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将联村联户机制落实到位,在落实好国家扶贫项目的基础上,将贫困村集中帮扶,分散的贫困户因人因地施策,每个村制定扶贫攻坚战方案,每户一策,每人一策,达到三年扶贫时间和任务同步运行的效果。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