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汇报> 文章内容

2016年工作报告解读 屈宏斌:对未来政策指明一个方向-更新中

※发布时间:2018-6-1 14:56:0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四位都是在我们经济领域非常有影响的经济学家。我们今天的议题主要是2016年《工作报告》解读,大家都知道,昨天上午召开的十二届四次会议刚刚以表决的方式通过了2016年的《工作报告》。报告中一些要点,也就是、国务院关于2016年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工作的一些安排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今年又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今年《工作报告》有哪些内容值得我们去深刻理解,也需要我们更多地去了解2016年经济形势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

  昨天开完全国十二届四次会议闭幕以后,李克强总理又召开了记者会,在记者会上回答了记者很多问题。大家对《工作报告》和记者会的一些内容还在加深理解之中,今天请来四位嘉宾就是在这些方面做一些解读。先请每位专家介绍20分钟左右,然后留一点时间和大家互动。

  下面先请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司长刘应杰先生,先就2016年《工作报告》的一些要点和大家做一些介绍,并谈一些他的理解。刘应杰先生参与报告起草全过程,他对报告有很多自己深刻体会,大家用掌声欢迎刘应杰先生给大家介绍情况。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刚才理事长已经做了开场白,介绍了下午会议的情况。很高兴参加中国国际交流中心主办的经济每月谈。昨天上午全国会议刚刚闭幕,今天我们就举办会议来解读《工作报告》,应该说常及时的,我们一直沉浸在会议中,昨天闭幕,下午马上国务院要召开常务会议,怎么样分解落实《工作报告》的任务和措施。我到这里来非常匆忙,陈文玲同志,这是我们国研室的老司长,她也是《工作报告》的起草人员。来之前我跟她商量讲一点什么东西,她就说做一点深入解读,我们作为参与《工作报告》起草的人员,对《工作报告》有哪些理解。

  大家知道,这次《工作报告》应该说赢得了“”的代表委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包括网民,全国上下各方面的高度肯定,都给予高度评价。3月5日李克强总理上午做报告的现场一共赢得了45次掌声。昨天全国闭幕会是高票通过,得票率98.43%,是昨天所有投票中得票率最高的。

  这些天各方面都对报告进行了我认为是相当全面充分的解读,我也看了很多、电视、网络,用了很多图表数据来解读《工作报告》,比如说他们说今年《工作报告》十大关键词,30句线个数据等等。大家注意一下,这次国外做了大量报道,我看到有些专门报道说李克强总理所做的《工作报告》中使用了很都新词、新的概念,他们还专门挑出来,比如“新经济”、“风险经济”、“中国制造+互联网”、“互联网+电子政务”、“大众旅游时代”、“工匠”等等,我觉得总结得都特别好,应该说很多出乎我们的意料。虽然我们参与《工作报告》,参与起草修改,有些我们真没有像梳理整理出来这么多好的评价。

  一是今年《工作报告》的特点。今年的《工作报告》与前两年不一样,今年是李克强总理上任以后第三次做《工作报告》,前两年的报告主要是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安排和部署当年的工作,今年应该说处在一个重要时间结节点,这就是“十二五”的收官和“十三五”的开局。今年的报告是一年为主,五年为辅,既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时也回顾了“十二五”的发展承接。既安排部署了今年的重点工作,也展望了未来“十三五”的发展前景。

  这两年我们在参与《工作报告》的写作中,包括记者,尤其是国外的,不断地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工作报告》得票率这么高?甚至国外的记者心中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领导人,包括在上看到的,领导人的发言、代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是赞成,是不是中国的领导人对代表有要求,他们不敢投反对票。昨天闭幕会上的投票不是都赞成的,也有反对票,《工作报告》是98.43%的高票获得通过,得票率很高,不是100%的,反对票27票,弃权票16票,还有两个人没有按,这样的结果形成98.43%。更重要的从我个人参与《工作报告》起草这么多年的经验,我要告诉大家的就是中国的《工作报告》是经过无数次反复讨论、审议、征求意见、修改,是一个最大限度凝聚共识的过程,许多工作在报告之前就已经做得非常充分了。

  可能过两天《工作报告》就全文发表了,今年“”期间代表对《工作报告》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最后修改了61处,这是最多的,过去一般修改20多处,去年30处,今年一下修改61处,修改很多。在报告的准备、起草、修改过程中有4次重要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全体会议、习总主持的中央局常委会议、中央局会议,这四次会议讨论审议通过。在这中间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三次重要的座谈会,包括听取党派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意见,听取教科文卫体和基层代表的意见。与此同时,国务院全体会议之后,还要把报告印发到中央群各部门和各地方征求意见,一共148个单位。这样一共收集上来1000多条意见,我们起草组筛选整理汇总以后修改了几百处。

  在这个过程中,我举几个小例子,在总理主持召开专家学者的座谈会上,全国财经委的副主任也是民进中央的副辜胜阻,他提出来我们现在的科技管理体制,他提到一句话:现在科技管理太繁琐了。认为应该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这句话直接用在了报告中。总理在主持召开教科文卫体界人士的座谈会上,大家知道我国著名的作家、诺贝尔获得者莫言参加了这个座谈会,他提了一条意见,我们要强化品牌意识,下大力气扶持各行各业的名牌,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报告最后是这样写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实际上就是说把莫言的意见也吸收到《工作报告》当中。医院的院长叫曾益新,提出建设全科医生的队伍,同时还有一些专家提出来现在儿科医生比较缺乏,要把这个写到报告中,报告都吸收了这个意见: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等等。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报告的起草过程中,国务院研究室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召开了外国专家的座谈会,听取他们对中国《工作报告》的意见,今年是第二次,去年是第一次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等一共13位专家,他们其中有诺贝尔经济学的获得者菲尔普斯,有美国的前能源部长朱棣文等等。很有意思,这些外国专家来参加中国对《工作报告》提意见的座谈会,他们既感到欣喜又感到兴奋。他们说作为一个外国人能够给中国的《工作报告》提意见,是他们以前没有想到的。其中有一位荷兰的专家说中国的做法很好,他自己的国家也要学习中国的做法。座谈会上这些外国专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最后我们把这些意见都整理报送给了国务院领导,包括克强总理,他们都高度重视。

  在座谈会上有上海纽约大学的美方校长叫雷蒙(音),他提出中国的大学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要营造一种创新文化,营造一个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最后都吸收到《工作报告》中,而且还强化了这些表述,一共用了六句话:大力创新文化、厚植创新沃土,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企业家,调动全社会创业创新积极性,汇聚成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用这么长的几句话来谈创新,这在《工作报告》中是从来没有过的,也说明了我们对这个方面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说报告的起草过程是一个深入调研讨论决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碰撞磨合的过程,也是一个字斟句酌,甚至可以说是千锤百炼的过程,真正是一个广泛发扬、集中民智、汇聚的过程,所以报告肯定有很高的得票率。我们每年起草报告的时候,我们把其他国家的找出来做个对照,包括美国奥巴马的《国情咨文》,还有其他的一些的施政报告,我们发现中国的报告和他们相比除了广泛征求意见上下沟通之外,还有三个明显的特点。我们中国的《工作报告》除了要明确新一年的施政方向之外,还要全面部署各方面重要政策措施,涉及到各部门、各地方的工作,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施政报告。国外的不是这样,包括奥巴马执行《国情咨文》大部分篇幅是谈外交的,内政的仅仅是点一个方向,没有像我们这样涉及到各部门各方面具体的政策措施,这是国外的报告所不具备的。我们的报告要经过审议,具有法律意义,必须贯彻执行,国外没有这样,奥巴马的《国情咨文》不需要批准。报告提出的工作任务和政策措施要分别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并且要进行督促检查,目标任务的完成,这也是和国外施政报告、《国情资文》所不同的地方。我谈到的我们的感受就是,我们今年的报告在题意和形式上的不同。

  二是内容上来说今年的《工作报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新、思、活。今年的报告充分体现了创新的,有许多新、新思、新举措。关于今年工作的部署有一段话实际上是《工作报告》的总体要求,如果好记的话我归纳一下,叫做“三个五”:五大发展、五大政策、五项重点任务。五大发展就是报告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共享五大新发展;五大政策就是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任务就是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任务。应该说报告提出的新思新举措还有很多,的朋友已经总结了报告中许多新词、新话。今年的《工作报告》大家注意,第一次提到了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是屠呦呦,这在过去常少见的。有些记者非常细心,专门数了一下,今年还提到了一个人的名字--习,一共提到了6次,这也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其中五次总,一次习,有些记者看报告看的非常细。我再举个小例子,今年我到河南团去听代表审议,我们董事长去听取代表审议。在河南团代表审议中,有一位代表,我记得是南阳洋搞玉雕的,是工艺美术师,他发言中专门提到,报告中间有几句话他印象非常深刻: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他这对句话印象非常深刻,谈了很多感受,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实,这也是的代表委员对报告感受最为强烈的一个,报告非常实在,有许许多多非常扎实具体的政策措施,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出实效,读了报告以后感觉报告的含金量非常高。我在参与报告的起草和修改的过程中感觉到,今年的报告在起草和修改过程中为了一项一项的政策措施能够写到报告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李克强总理多次开会,特别要求一定要拿出切实管用的政策措施,一些虚话没有实在内容的话宁可不写。杨晶秘书长也多次召开会议,包括各位秘书长、副秘书长都联系各个部门,让各个部门都提出管用的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放到工作部署中间来。

  报告中有一段线日开始,全面实施营改增,并且确保所有企业的税负只减不增。为了这段话,领导反复研究讨论决策,直到最后才定下来。甚至有些部门提出来,5月1日能不能做到,一般的《工作报告》当中不提这么具体,今年要实施全面营改增,不写5月1日。最后总理说我们还是要写上时间,就从5月1日开始,这也是对工作实实在在的具体安排。这里面牵扯到具体很多政策操作的问题。一些非常大的措施写到报告中都是经过反复研究决策定下来的。抓紧新一轮农村电网的升级,写得很具体;两年内要实现农村稳定可靠供电服务和平原地方机井通电全覆盖;制定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方案,并且作为一个重大的措施;今年退耕还林还草达到500万亩,报告后面特意加了两句话:这件事一举夺得,务必抓好;实施城镇危旧房和老旧小区更新工程等等。这些都是作为重大政策措施最后决定下来的。春节以后,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上有一个议题是讨论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立项的,李克强总理特别指出,智能电网要加大推进力度。后来《工作报告》中专门把智能电网也作为一个重大工程放在报告中间。

  第三点是活,就是文风上更加活泼,平易、朴实、深入浅出群众、贴近群众,心中又不乏许多闪光的语言,非常认真地梳理了报告的全文,提出了许多好话,比如说“以敬民,行简政之道”,“上下同欲者胜”,“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我们要念之再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等等。甚至3月5日有记者在现场听《工作报告》,他们听到两句话,叫“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记者上网查这两句话出处何在,他们发现这两句话出在《后汉书·循吏传·刘宠》篇中,并且找到了确切的含义。记者很用心,一听到报告马上查这两句话的出处。在起草《工作报告》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话、提神的话,都是李克强总理亲自加上去的。比如说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中国30多年的辉煌成就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干出来的,等等,这些话都为报告增色很多。

  今年《工作报告》的重点,到现在大家都已经看了报告的全文,我不想一部分一部分地解读,只是提纲挈领地谈一下报告中的重点思,一篇好的报告总有一个魂在,总有精气神,今年的《工作报告》魂在什么地方,精气神又是什么,我个人的理解,大家注意报告中间有一部分提出必须着力把握好三点,我认为这三点就是今年《工作报告》的魂,就是今年报告的精气神,甚至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今年报告的精髓所在。一是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二是大力推进结构性;三是加快新旧发展动能的接续转换。我个人觉得,只要把握好了这三点就抓住了今年报告的精髓。

  下面以这为重点展开谈一下我的体会,一是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困难和挑战,坚定发展信心,这是今年报告所体现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大家都知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了中高速增长,从过去的两位数下降到现在的一位数,去年是6.9%,实现了预期7%左右的增长目标,今年预期增长目标是6.5-7%。国内外有一种担心,中国经济是否进入了衰退,什么时候能够触底反弹?甚至担心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硬着陆,李克强总理的报告坚定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今年的《工作报告》对问题部分应该说写得非常充分。在总结2015年工作的时候,有一大篇是谈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今年工作中也有一段话是谈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当时我国在讨论中,在修改中有些同志提出来,我们今年把困难讲得这么多这么重,会不会影响人们的信心。李克强总理要求,我们还是要把问题讲透,同时要把我们的条件,我们的信心讲充分。比如在问题部分,写问题首先第一条是谈我们有一个指标没有能够完成,去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下降,预期增长目标未能实现,原来定的6%,实际上下降了7%,没有完成。同时提出来经济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包括产能过剩严重,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地区和行业走势的分化,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等领域出现的风险隐患等等,还有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报告中有一句话:严重雾霾天气,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在代表审议报告的时候,有一些代表提出来,可能还要加上一句话:污染仍很严重。后来我们接受了,把这句话也加上去了。今年的《工作报告》用了较大篇幅来谈安全生产问题,特别令人的是,去年发生了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和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等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教训极其深刻,必须认真汲取,用这么大篇幅谈安全问题,在过去的报告中,在我的印象中是从来没有过的。今年的工作报告还谈到工作存在不足,有一些和政策落实不到位,少数干部,不会为,乱作为,一些领域不正之风和问题不容忽视。用的词和话分量都是很重的,充分表现了对代表和对全国人民负责的坦诚态度。

  谈到我们现在面临的经济形势,报告中用这么几句话说: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挑战更为严峻,我们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这几句话反复斟酌,最后修改时才加上去的。后面写着: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就一定能够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原来有一个担心,我们在起草报告中间就是把问题说得太重,会不会影响全国上下的信心,现在看来这样的表述效果更好,既看到一些严重困难,又坚定发展信心,正像代表评价说的,这是一个困难提振信心的报告。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大力推进结构性,特别是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应该说这是第一次写到《工作报告》中,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思,也是重要任务。

  去年以来,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已经讨论得比较多,但是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时候并没有搞得很清楚。报告中我理解结构性,理解这一重要的思起码把握三点,一是既关注需求,更强调供给,换句话说,强调供给侧结构性不是不要扩大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和需求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他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需求要靠供给来实现,供给必须满足需求。所以大家注意报告中间有一句话: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既说到了需求,又强调了供给,特别是在部署今年八项重点工作时大家注意一下。第二项就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第三项就是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在这两部分修改中花了很大的功夫,到底供给侧讲什么内容,到底扩大国内需求讲什么内容,也是经过反复斟酌,反复推敲,不断修改完善形成工作报告。报告中是怎么讲供给侧结构性的,怎么讲扩大国内需求的,这两部分分别包括了哪些内容。

  既做减法又做加法,报告中的一句话,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既做减法,又做加法,换句话来说就是“三去、一降、一补”,是个整体。“三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是做减法;“一降”是做加减法,降本增效。“一补”是补短板,增加供给,这是做加法的。既强调市场的供给,更强调制度的供给,我不知道大家在看报告的时候注意到没有。李克强总理在谈供给侧结构性中首先谈的是什么?有三点:简政放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减费降税,都属于供给侧结构性的内容,而且是制度供给方面的创新,目的是更大程度的激发市场的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

  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工作报告》修改中下了最大的功夫,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是这条,反复推敲琢磨修改,直到最后完善。这段话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思和新的提法,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这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包括专家学者很好的研究。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推进分享经济发展,打造能力强劲的新引擎,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提升传统动能等等。这段话里的含义常丰富的,许多方面都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特别是新经济分享经济,就像说的,国内外做了大量报道。

  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报告中有几句话: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还有几句话是这样说的,说我们宏观调控还有创新手段和政策储备,既要立足当前,有针对性的出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又要着眼长远,留有后手,谋势蓄势。这几句话都是修改到最后总理亲自加上去的。我的理解,我们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不搞国外的量化宽松,但是我们手中还有不少政策储备工具,不会困住自己的手脚,该出手就出手,让经济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另外也提出了今年宏观经济政策趋向,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包括扩大赤字、提高赤字率,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流动性、充裕的流动性等等。

  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针对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包括一些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包括干部不会为的问题,报告特别强调,要充分调动地方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报告中谈到要建立三个机制:一个健全并严格执行工作责任制,健全督察问责机制,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是过去报告中没有提到过的,第一次提出。同时报告还提出,许多措施要调动企业家、科技人才、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等等。

  今天有机会就谈一下自己对《工作报告》的体会和感受,当然我们是作为《工作报告》的起草者,可能自己身陷其中,对一些问题看得不那么全面,旁观者清,我们和专家学者的解读可能更有一番新意,今天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确,提出来与大家交流,谢谢大家!

  刚才刘应杰先生向大家介绍了《工作报告》起草的过程,经过审议的程序,同时也简要的介绍了《工作报告》的特点、重点和亮点。我是全国代表,在十几天的讨论中也有很多体会,正好和刘应杰先生的介绍感受一样,这个报告常好的《工作报告》,从代表这个角度来看,既肯定了成绩,又分析了形势,同时向大家说清了我们面临的困难和压力,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不明朗的情况下把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说得很清楚。但是把形势说透以后、困难说清以后,总理的报告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怎么样去增进发展的信心上,特别是我们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我们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中国的发展在战胜困难中走过来的,讲了很多很入的线年的成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干出来的,只要我们和不停滞,中国就一定能过去这个关口,过去这个“火焰山”。这里面传递的信心给代表很多深刻的鼓舞。关于年度工作安排,五年的安排,最能打动的是民生的思考,特别是把的依国、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现代化的这样一些阐述得非常透彻,非常清楚;推动的、促进经济,子说的非常清楚。这个报告非常好。我们还有更多的机会来进行这方面的交流,感谢刘应杰先生。

  谢谢大卫秘书长,刚才应杰司长做了非常全面、精彩、有深度的《工作报告》的解读,我从《工作报告》对“十三五”时期提出的一些重大思谈一些体会。“十三五”规划的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就已经讨论过的,习在会上也做了说明,这次“十三五”规划纲要详细的文本在会议上也经过“”代表讨论。现在我们看这个规划,从《纲要》上看,从现在这个文本上看,我们来预判一下未来五年到底怎么样,会出现哪些重大的变化。《纲要》文本很长,几万字,提炼三个主题词供大家参考。

  《工作报告》既包括2015年的,也包括“十二五”总结,又包括“十三五”展望,又包括2016年重点工作,对“十三五”提纲挈领非常简练地描述了前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工作报告》,正如刚才应杰说的凝聚着总理的心血,凝聚着起草组的心血,也凝聚着全党的智慧。我们既关注当前经济运行,大家更关注我们未来中国到底会怎么样,未来五年会怎么样可能是我们当前关注的重点。今年就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开局之年展望一下到收官之年,这五年怎么样,对于提振我们的信心,使我们看到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对中国未来大的趋势有所把握,我认为还是有重要帮助的。

  第一,中国在“十三五”时期将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是我们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关键时期,这五年将奠定我们成为经济强国的的基础。总理在多次会上讲,习在多次会上也讲,我们要道自信,我们要对中国发展的信心,信心到底来自哪几个方面。从更长的周期看,我认为来自四句话。

  一是中国经济发展仍然有着刚性,仍然有着巨大的刚性。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在《工作报告》,在对“十三五”规划的描述中已经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前景。2016年中国的P总量是67.7万亿人民币,折合美元是11万亿美元,我们占世界P总量的14%。到未来收官之年2020年,我们的P总量会达到90万亿人民币,折合成美元,大致上要增5万亿左右美元。届时我们的P总量大约16万亿到17万亿,和现在美国的P总量相当。这一大块增量按最低的增长幅度,习在说明中说的,我们未来五年增长速度定在6.5到7区间,但是底线计算。我觉得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种巨大的刚性。这个盘子常大的,每年相当于增加7000万到8000万美元的增量,这样一个增量相当于法国一年的P,相当于土耳其一年的P,相当于印度尼西亚一年的P。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刚性的增量。我们的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增长,还有一个巨大的刚性。

  P实际上这30多年增长了140倍,特别是最近几年增长的总量越来越大。1980年是4500亿,1986年突破1万亿,2001年突破10万亿,2006年突破20万亿,2008年突破30万亿,2010年突破40万亿,2012年64万亿,2015年67.7万亿,2020年90万亿,这足够提振我们的信心。国际上那种唱衰中国,还有国内很多包括专家学者,包括民间的悲观情绪,我认为是没有道理的,我们没有看到中国发展的速度、规模、效率,还有我们未来的前景。

  二是我们要看到的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我们中国经济发展是有巨大的韧性,主要来自于几大红利,我叫新红利。我们过去的劳动力红利是我们认为最大的红利,劳动力红利也在替代,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的一个时期,我们仍存在五大红利。第一个红利是新型城市化红利,我认为我们这个新型城市化通过城乡一体化,通过区域的协调发展,我们现在形成的高速公网、互联网、物联网的联接,我们会形成若干城市群落,城市的形态会发生根本变化,所以会出现很多新型城市或者是新生的城市,这个“十三五”规划已经提出来。我们会出现若干个特色小镇夹杂在城市群落之中。会出现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会出现很多美丽乡村,城乡相间融为一体。城市将是农村的客厅,农村将是城市的后花园。未来城市群落会形成两个对流,一个是城市之间的要素对流,而不是现在单向的流向。第二个会形成城乡之间的人员对流,而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变成城市居住人口,而是将来通过城乡一体化,通过新型的城市化,通过形成现代城市群落,我们会有更多的城市人向农村回归,成为类似历史上的“员外郎”,或者徽商,在安徽歙县建的那种古村落。当然现在不是古村落了,现在是新农村,但是新农村很多是按照古村落建的。在湖北等一些地方或者农村,现在这些新的具有现代设施的这些村落,我们已经发现了很多,成功的企业家把家重新安放在他的故乡,也是把心灵安放在故乡。这两个对流在“十三五”时期会逐步。

  韧性的第二个红利我认为就是中国巨大的市场红利。现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30万亿,不包括住房消费,也不包括原来的一些,原来主要是生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如果加上住房、教育、文化,还有新兴的消费需求,到“十三五”末期我们这个市场规模至少会增加10万亿以上。加上国外的消费需求,现在是接近5万亿的国际贸易总额,未来五年至少30万亿的国际贸易总额,就是200万亿,每年有200多万亿物流市场规模,中国市场红利应该是我们未来最大的红利。之所以中国仍然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大的国家,之所以是全世界投资者最看好的国家,市场红利这是我们非常大的红利。

  我们的韧性表现在第三个方面,我们未来对软基础设施的投资将产生巨大红利。1月16日阿里巴巴新经济智库论坛上我谈这了个观点,他们说你提出三个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我认为软基础设施投资未来将产生2万个亿的投资规模。我有一个测算,“十三五”规划刚好在软基础设施投资里做了非常详尽的规划,比如提出来要建设高速光纤网络,新一代高速光纤网络98%覆盖到行政村,半数以上农村家庭要实现50G以上的宽带接入。我们现在最大的城乡差别不差在生活条件,是差在基础设施上。未来新一代光纤网络体系这是最大的城乡一体化软基础设施的投资。无线宽带网的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来要实现先进和泛在,我们中国现在已经是,也就是4G在全世界规模排在第一位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我们会推动5G全覆盖,而且要把4G要覆盖到乡镇还有人口密集的行政村。大家可以想一想,那个时候是什么状况,就跟98年以前中国高速公只有机场这一条20公里,98年金融危机以后投资建高速公,到2003年我们才1.8万公里的高速公,现在是多少?是8万多公里。所以,未来这种软基础设施的投资会极大地改善我们的生活、、生产基础条件,会形成巨大的一种红利,我觉得这是中国韧性。韧性不是你这个人很任性,记者的智商都很高。

  第四个红利是金融创新的红利,也就是我们人民币国际化的红利。人民币推行国际化,大家知道从2000年才开始到现在也不过短短的五年,现在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比重已经占到25%,而且去年出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人民币成为IMF五种国际货币篮子中排在第三位的国际货币。我们占到SDR总量的10.92%,按照2014年持有SDR总量计算,全世界会有277.4亿美元的SDR的基金是属于中国的。今年也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中国已经成为IMF的股东国家,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我们在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的清算中心、离岸中心,而且现在想建立这种清算中心和结算中心的国家还是排着队跟我们谈着。我们在金融国际化方面,除了人民币的国际化,我们还提出了亚投行,亚投行现在还有40个国家在排队申请加入,届时我们会达到97个。大家知道亚开行,亚洲原来唯一的一个区域性的银行,这个银行始终是日本主导的,到目前为止一共是64个国家。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现在界上的这种影响力,我们的金融已经走出国门,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国际货币的组成的货币。我们在交易货币中已占到第五位,我们在用人民币投资方面已经占到第三位。我觉得这个红利还会继续。

  第五个红利,我认为就是人力资本的红利,或者叫“新人口红利”。原来的人口红利可能是以劳动力、体力劳动支付为主的低工资、低福利、低贡献,主要是加入全球制造业的产业链。我们未来的新人口红利,将是创新驱动的主力,是抢占世界制高点的主力,现在我们9亿劳动力里面有1亿人是受过高等教育和具有高技术支撑的这样一支人才队伍,1亿人这个队伍我觉得常庞大的,将来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是创新驱动、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第一,由于自身坚定不移地给市场创造的新空间。我记得李克强总理,在他当总理的第一次记者会上,他讲我们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要进行自身的,大家可以看到这几年确实用这种推进的、放权,把该给市场的放给市场,把该给企业的放给企业。我看到《工作报告》年年都有新进展。去年已经取消的中央定价这个项目占到80%,地方定价的项目已经占到50%,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力度之大,没有主动放权,没有还权于市场,没有把市场巨大的空间激发起来这样的勇气和胆量,我觉得这种支撑的难度常大的。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关于供给侧结构性,3月11日央广网解读《工作报告》谈供给侧结构性专场,是由发改委许昆林司长,还有代表贾康,还有我,我们几个人重点做的解读,我看在凤凰财经有我发言的全文,主题就是供给侧的关键是结构性。但是朋友特别会抓眼球,后来把我的题目改成了“去产能绝不能用行政性的手段去摧毁”,抓了眼球,但没有把我当时发表看法的核心内容抓住。核心内容是供给侧的关键是结构性。

  第三个方面,就是通过区域的重新布局会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回旋的余地,包括“一带一”、东战略、四大主体功能区、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种新的区域布局,将会缩小地区差别,而且会出一种巨大的国内外联动的、区域联动的、海陆联动的、经济社会文化联动的这样一种新的区域的战略布局,将会使中国经济有巨大的回旋空间。

  第四,是创新发展作为第一驱动力或者叫第一推动力。因为创新发展大家讲得很多了,总在最近省部级领导的研讨会上有重要讲话,对此也非常深刻,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讲话也非常深刻,而且这两年国务院密集出台体现创新发展的若干重大措施,包括互联网+行动、大数据计划、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中国制造2025、跨境电子商务等等,这种体现发展的一系列部署,还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觉得这种创新驱动的这个动力、动能正在急剧增加。因为我们的P从10%以上,到2012年年均是9.6,去年6.9,起草《工作报告》,前几年就业人数每年是700万,到后面最高的时候是900万,但是我们从2012年经济增速下降之后,就业人数是增加的,去年完成的是1300万,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这种巨大的弹性,其实美国再工业化要解决的就是就业问题,那我们现在呢?我们通过这种结构的调整,就业是上升的,“十三五”时期我们要解决5000万人的就业问题,这在《工作报告》当中已经说得非常清楚。所以我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将是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而且将奠定非常的基础。这个时期将会实现我们新旧思维的转换、新旧动能的转换、新旧发展模式的转换、新旧机制体制的转换、新旧格局的转换,最后归结到一点就是中国经济仍然有爆发力、弹跳力、有持续的能力。

  第二句话,中国未来“十三五”时期会跳出三个陷阱,实现四个“中高”。中国“十三五”时期将会跳出哪三个陷阱呢?第一个是会跳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按照1960年当时的标准,103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来只有13个国家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所以像巴西这些拉美国家都是在到中等收入的时候遇到了瓶颈。我们中国现在实际上是中等收入已经超过了,按国际标准是中高,但实际按地区差,我们的基尼系数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想我们将来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因为我前面所说的刚性、韧性和弹性,我们还有这种爆发力,我认为我们可以实现到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番,人均P翻一番,我想那个时候就是我们全面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我们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第二个是跨越流动性陷阱。我认为现在全球流动性泛滥,像日本、欧盟,特别是在美国的带领下,争相进入流动性泛滥的,美国想止住,想收回宽松的政策,因为它已经基本达到政策的预期,但是日本还没有,欧盟还没有,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经济急剧下降、货币急剧贬值,因此也在流动性泛滥的大潮之中。但是我觉得中国是能够跨越流动性陷阱的,我们能够把控得住。我觉得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保持币值的稳定。总理也讲了,总理在常务会上讲了,在这次答记者问时也讲了,人民币不具有持续升值的基础,所以我觉得人民体币值稳定就和当年总理向全世界作出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一样,使中国保持非常高的,这也是中国的竞争力和软实力的表现,所以我们可以跨越流动性陷阱。

  第三是可以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我们不会因为中国的崛起、中国梦的实现采取霸权主义。中国现在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都是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支撑,包括习提出的命运共同体,包括习提出的核安全观,包括推动国际秩序构建我们提出的一系列的、。比如说2014年11月在中国召开的APEC会议,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包括今年要召开的G20峰会,中国要提出,要加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我觉得这都是中国在做的,积极为全世界所做的努力。包括中国地区的“一带一”,也是要和更多的国家携手共建。所以,我认为中国可以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实现四个“中高”我就不一一再作介绍。第一个“中高”,李克强在《工作报告》当中提出我们可以实现中高速增长。“十三五”时期6.5,在所有的经济体里面,除了印度,印度去年是7.5%,前年是6.9%,未来增速会很快,但是印度的基数很低,不到1亿。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必看印度的增速,我们现在的增量就差不多是它全年P的1/2还要多。第二,我们的产业迈向中高端,通过创新驱动各个方面的措施,中高端是没有问题的。2025中国制造,我觉得2020就会初见端倪。第三,我们会成为具有中高收入的国家。第四,我们的劳动力队伍会以中高劳动力为主,以人力资本为主。这种劳动的付出将由以体力为主转向智力为主,转向中国创造、中国创意。

  第三个观点,我简要谈一下中国通过“十三五”时期的努力,将成为一个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国家,将成为一个受世界尊重的国家,将成为一个可以输出文化价值观的国家,将从国际规则、国际秩序的参与者、跟随者、应对者,到参与者、互动者、引导者、示范者,在某些方面可以成为领导者。从孙中山开始,为了一个美好的中国,就有一个中国梦的美好愿景,他说以我4万万中国人和我广阔的疆土,我们应该超过美国。当时的中国梦也是赶英超美,现在习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际上也是要让中国能从大国到强国,能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令每一个中国人骄傲的国家。当然我们的实力和美国相差很远,特别是按人均水平,即使跟美国的P规模相当,我们才是美国的1/4,因为美国3亿人,我们是13.6亿人,我们的差距还很大,我们既要看到“十三五”时期面临的美好愿景,我们也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面临的挑战也是严峻的,在《工作报告》里面讲得很透彻,刚才刘应杰已经作了解读,我就不重复了。但我想重复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对未来的中国一定要有信心,道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灵魂。

  陈文玲女士向大家分析介绍了“十三五”规划的她的一些深刻理解。“十三五”规划经过昨天上午十二届人代会四次会议通过以后,恐怕就要正式颁发了。我手头有一本讨论搞,后来有修改稿,我觉得很多东西很新,第一是体现在新。“十三五”提出了新的五大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发展。这五大发展提出以后整个规划体系完全是按照五大发展规划体系展开的,有很多的架构和原来的结构、其他五年计划的结构不同,老的五年计划有的同志都有印象,一般讲讲目标以后,按产业部门,怎么去努力奋斗,对外、区域发展、政策措施,现在架构做了大范围的发展,比如突出创新发展,突出创新发展的时候,像现代产业体系,怎么样培育新动能,怎么样拓展网络经营空间和基础设施,网络创在创新发展内容里面,架构非常新,里面内容也非常丰富。

  第二,“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刚才陈文玲同志讲到了,我们可能要突破三大陷阱,突破三大陷阱以后中国就会跨过这道坎,应该讲“十三五”这五年是中国跨坎的关键时期。刚才刘应杰先生在介绍的时候,也说过了,我们没有跨不过去的坎,一是冲破中等收入陷阱,二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是要通过这五年实现中国确立的第一个百年目标,这个任务是很重的。我们确实需要一个好的发展,刚才讲的修昔底德陷阱、流动性陷阱都很深刻了这个问题。因为时间问题没有办法展开,希望陈文玲女士就这个问题有机会能做进一步阐述。现在想请第三位--祝宝良给大家介绍一下当前的经济形势,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怎么办,让他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我去年参加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关于供给侧还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时的一些起草工作,我个人感觉,从去年的11月份到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现在的“”,中央的政策基本上把原来很重要的一些思、重要判断,基本上延续下来了。刚才刘司长讲到特点有新、实,这些特点都在里面,我觉得基本上都贯穿了,我特别同意他讲的三大主线和三个灵魂。

  第一是发展是硬道理,怎么发展,这里面有中长期的“十三五”规划做的安排,关于财政货币政策。二是提到中国要。30多年一直在改,短期到底改什么,实际上就是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把一些长期跟一些短期,你得把它稍微分一分,短期的我觉得既利于稳增长、防风险;中长期,把这些东西拿出来。这就是去年在起草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当时提到的,后来先是叫“三去一降”,后来加了“一补”,变成了现在的思。三是创新,新的增长点在哪里,传统增长点面临很困难的情况下,新的经济增长定在哪里,实际上这次总理的报告在这方面,刚才刘司长讲得非常详细,在新的方面我觉得提出了非常多的新。刚才讲的新经济,确实要研究新经济到底指哪些,我看到现在网上有一些新说法,新经济到底包括在哪些内容上,跟我们原来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行业,还有最近提出来的跟互联网+或者是+互联网有关系的,当时我们叫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现在好像这个词提得少一点,但是新业态还在。这个新经济是什么,这里面确实提出来了,还有分享经济,有人叫共享经济,等等一些新的东西就出来了。我觉得这是我们真正要在这方面需要研究的。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讲到,不管怎么样,最后实际上人是社会生产力最活跃的要素,提到三个关键少数:企业家、创新人才跟广大干部的积极性。这次我看到在《工作报告》中专门讲什么是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从去年的股灾到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当中出现的一些风险,到现在很多人讲的中不会出现塔西佗陷阱。刚才陈主任讲了三个陷阱,还有一个是塔西佗陷阱,出台的政策,老百姓对你这个政策有没有信心、信任感,如果没有信任感,再好的政策一点用都没有。核心就想到秦国商鞅变法,为了让政策有吸引力,出个告示:谁把这个杆子扛到北门就给你50金。那个时候黄金不得了,最后就有一个人就把杆子扛过去了,很多政策就成功了。前一段中央教育频道一直放党是怎么走过来的,那一段历程对现在非常有借鉴意义,干部的积极性跟干部的作为以及你很多的政策一定要发展到位。我觉得从这四个方面,从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把这个思贯彻得很清楚,而且政策非常新,不再是千方百计、完善、改进等等这种词,落的都常实的政策。这一点我非常同意刚才刘司长讲的。

  为什么采取这样一些做法?我个人觉得中央可能在出台这些政策时,确实希望改变我们对有一些政策说得多而落不到实处,以后带来政策效应下降的影响。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这个报告,我学了以后很振奋。确实,从中央到地方在想办法可能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我们到底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实际上这次“”包括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大家没有了。

  第一,从宏观经济形势来讲,第一是经济在合理区间。这个合理还是不错的,我不同意很多人讲的,中国正在从结构性通缩演变成全面通缩。1、2月份物价刚起来以后,房地产价格又涨,英国人马上改变了,说中国要不要出滞胀,全面通胀了,我在很多次会议上讲过,我们现在的判断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现在刚刚过去两三个月,难道我们所有的判断都错了?我觉得这里面我们保持定力是有问题的,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应该并不大,如果有通缩也是结构性的。

  第二,结构调整确实是有进展的。问题刚才也讲了,总理在报告里面把问题讲得很透。去年我们讲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了“四降一升”,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加大,我们看到传统产业投资,包括房地产的投资在下行。还有贸易的指标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下行压力在加大。第二个降是工业品出厂价格在下跌,影响企业的效益。包括前一段时间在外面调研,发现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下降的幅度已经在放缓了,经过四年的下跌以后,大畜禽产品价格可能有一个企稳的阶段,如果让它涨上来不可能,只是下降的幅度在下降,个别的可能环比是稳定的。这样对我们传统行业面临的困难缓解这些困难有一些影响,企业利润的环比可能会好转一点。但是我们同时也讲,我们到浙江调研,浙江去年的企业都是盈利的,我说为什么你们盈利,主要原因是什么?跟产品结构调整有关系,还是其他的?结果他们说是因为浙江的产品,一是企业基本上是私有企业,二是这些产品都是轻化工业,轻化工业价格相对稳定,而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跌,价差导致我们的利润上升。如果是这个理论,大畜禽产品价格上涨以后对沿海地区,不是重化工业的地方,利润是否还会保持快速的增长,我觉得就有疑问了。有可能是过去的利润从国外转到中国,中国的利润转到沿海,又转到了部一些产能过剩行业,这样对中国的均衡发展有好处,但是不是就能全面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后来我们讲的还是要创新,还是供给侧,在需求扩大需求的同时做这些事。

  第四,企业经营困难,什么企业经营困难,简单说一句话很容易,我们调研后,如果把企业分成国有和民间的,国有企业很困难,这个毫无疑问。特别是重化工的国企,非常困难,这是供给侧很重要的去产能。如果在民企里再看什么企业困难,规模比较大的,大概年产值5亿以上的企业不困难,他们规模已经到了一定程度,企业活着一般有自己的特点,特别优势,银行是追着这些企业贷款。还有一部分企业,大致产值在1亿到5亿之间的企业非常难受,规模大,雇佣工人比较多,企业固定资产很大,我认为相当一部分企业有社会责任感,倒闭之后工人到哪里去。自己所有的资产甚至家人,还有过去通过护保融资产业链都在,经营很困难,转型也困难,融资难、融资贵我认为主要是这些。一般的银行不愿意贷款,看着你不好。但是不贷款,有一些企业还有自己的特点,这类企业特别困难,倒闭破产以后损失又很大。当然还有一类,最近我们也在讲到,很多人对中国担心,后来我们参加了比如西南财大的老师做了小微企业和民间个人小微的调研,去年有一个调研报告,我看了很兴奋,中国的城镇就业,4亿多人的就业里面,在正规部门里面就业的人只有1.8亿人,2.2亿人基本上是在个体户加上一些小微企业,个体户大概有7000万人,还有一大部分小微企业,但小微企业一般用工10来个人,少的是2、3个人。调研里面中国富翁有50%是从这里面产生的,这部分企业很灵活,不行就倒了。这两年为了就业,从前两年开始很多政策,小微企业年产值低于30万我把税减掉了,这类企业去银行融不到资,没有抵押、质押,完全靠自身发展。后来降谁的成本,到底没有什么政策,最近是搞解决这些企业的问题。

  还有“一升”,是金融风险问题。去年的股市我认为就是一个金融风险,现在看来很多金融风险是监管问题。面临这五大问题,就是发展是第一要务,第二、第三创新、第四调动关键少数人的积极性,这个思常清晰的,在整个报告里面。这样一来,的内涵是有一定的变化,创新的内涵也有一定的变化,不是我们说,所有涉及到生产要素、商品市场所有的都要改?不是的,这样就聚焦了四大项上,第一个是改国有企业。当然总理在供给侧里面讲了很多,创新创业等等都非常重要,在去产能、去库存,包括降企业成本的过程中,国企的,能不能跟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这可能是我们要做的一件事情。

  金融,下一步金融,前一段时间是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证明如果国内的微观主体有问题,监管也有问题,你是改不动的,还要退回来。现在还在讲金融,有两块,第一块是监管,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加稳定,目的就是防风险,要么经济起来,要么通过把一些出风险的地方改好。如果经济不增长肯定也要有风险,还有社会风险,最近我们看到省长一句话说错了,引起整个的大反弹。还有支持民间银行的发展,通过他们来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上,我觉得这是一块。财政这一大块我个人感觉反映到我们的报告里面了。

  最后,既然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这个部门是做预测的,刚才刘司长也讲了发展这一块,短期的发展我觉得就是增长的,中长期来看是结构调整,“十三五”规划里面把供给侧作为未来中国发展的“十三五”主线,在上次五中全会里面是没有的,后来加上了这一章。从长期来看是调结构的,从短期来看强调发展,要稳住,同时要解决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我个人的一个基本看法,这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两个特点,财政政策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因为我们这些年也在讲,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中国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边际效应下降,财政投资重复没有了,投一块钱赚一块钱,甚至赚不到一块钱,经济学里面叫基础效应,投了没有效应,还不如让民间投。这次在财政政策过程当中有一些办法,可以有更多层次的政策出来了,总理在报告当中专门提到了投资专项基金,去年7月份国家发展委跟财政部一块儿,通过国开行和农发行,发行经营债券给储蓄银行,储蓄银行钱很多,发不出去,把这个钱发给他之后,作为专项基金,财政贴息90%,利率很低了,然后把它给到地方从事发展委确定的几大类项目的投资,可以作为资本金,你拿到20%的资本金银行追着你贷款,大企业没有问题,的项目没有问题,这个杠杆率就出现了,我个人觉得杠杆率至少5倍。今年的政策,创新的很多政策,下一步创新政策怎么创新的,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政策创新。从今年1、2月份大家看到的,最近包括3月上旬中国的电力、水泥、钢铁的价格优一部分上升我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个原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项目,新开工项目上来了,可能对这些行业有一定的拉动作用,这个政策我觉得还可以继续施行下去,今年的建设基金规模还要大一点。

  第二块是货币政策,大家都认为是增量的政策,现在实际上就提出来投贷结合,这块能不能向中小企业倾斜一下,对产值在1亿多到5亿之间,我说的是浙江一带调研下来的,可能这个范围不那么准,可能在部地区、北部地区是5000万到1亿,这是我们要支持的,比如融资难,银行业不给它贷这些风险。这次我们也讲了,就是货币政策里面更多采取结构性货币政策,这次也包含这些内容。至少通过绿色信贷,把这些内容加进去就带有结构性的特征了。从多货币政策来说,这次也有一些创新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出来以后,6.5下线基本会保住。当然我们也考虑,财政占P的比重达到3%财政赤字,财政投资成熟略有上升,货币政策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在6.5到6.7%之间,应该问题不是太大,当然中间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国际具有不确定性。这是我大概对当前经济的基本看法。

  还有一块,大家在争论的就是房地产。从我们的调研中发现,房地产是一个非常纠结的问题。第一,今年的经济要保持在6.5到7%,房地产的稳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稳定,下降快也是大问题。一旦要稳定它,可能要对货币政策有一定的要求,不能过于紧缩了。但是你要把它宽松了,我们又会看到最近出来的这些问题就出来了。所以我认为这里面还有一个金融监管问题,房地产最近这一轮的暴涨,个别一二线城市,杠杆率到底有多少,吸取股票市场的教训,大家去买房到底有多高的杠杆率在里面,最近刚开始搞首付贷,马上有人反对,首付贷没有多少,杠杆几百亿,而且三个月就回来了,说一点风险没有。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里面还有一些P2P等一些创新。要吸取教训。首付是自己付的,别人付的怎么叫首付,个人付20%杠杆率5%,别人付15%杠杆率就变成20了,风险就出来了。我觉得在这些问题上,可能还是要做一些工作。当然,我们也看到了房地产市场,总理也简单说了一句话:要分层施策。我们要去调研,即使在一线城市,房价张得很猛的,他们告诉我们那个地方也有一二三线城市,主城区涨得很猛,再到边上不动,再到边上州、区、县产能过剩。如果今年有风险的线有问题,完不成,第一个就是国际,第二个就是跟房地产有关系的这个政策,下降太快不行,这么涨上去我觉得又是一个小泡沫,这个也不行,对我们的货币政策确实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

  刚才也讲了,刘司长也讲了。我回应一下,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从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现在,能找到什么办法把干部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就是机制。现在我们去调研也在问这个问题,各地怎么调动积极性,可能还要想更多的办法,包括一些行政管理体制,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放下去,下面接得住接不住?我们一放全部放到了县一级,最低那一级,几十个人,十来人根本接不住这些东西,那么多的高学历,审批都审批不好;放到下面,一个怎么干个事情?有的权半上就被截住了,还有的权要么一步就放给企业,企业搞不清楚。一去调研,确实这些问题就出来了。这里面确实有各级干部积极性的问题,在中国目前处于攻坚期待的时刻,没有广大干部的积极性是很难的,这里面还需要探索许多工作。我们在座的很多记者朋友到各地采访,人家有什么好的办法也要告诉我们,我们去调研一下。

  我听了祝宝良先生讲的,我不一定听全了,但从几个方面阐述了问题,一是讲新经济,另外他解读了一下现在正在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他对两个政策的运用谈了自己的看法。最后谈了调动干部包括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把问题最后给我们记者,进行了互动,希望大家有什么好办法也可以提出来,我觉得这些问题都值得令人思考的,有一些问题说得也比较尖锐。

  其实我今天主要是来学习的,可能在座的各位如果收到最新通知的话,实际上发言名单上没有我的名字,充分证明我的确是来学习的,我本来是应该坐在下面的。我说的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以后,的确有很多收获,这几天开“”,我们作为一个民间的金融机构,从市场分析的角度,我们也非常关注每年的“”,当然里面有很多议程,最重要的,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关注《工作报告》,为什么关注这个呢?因为它会对未来所有政策度、思指明一个方向。中国经济无论是中期的发展还是短期的发展,政策的变量都非常重要。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也非常关注。这个《报告》出来以后,各种各样的新闻稿我们都尽量读解和理解,今天也有一点自己的体会,更多的还有一些不大理解和困惑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大家一起讨论。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