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在计算机中是指一个或多个文件所包含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样式和页面布局。公文处理套用模板,简明快捷、好处自见。然而,当模板演绎为一种思维模式时,其情况就不那么美妙了。君不见,工作方案套用模板,就成了似曾相识的“多胞胎”;工作总结套用模板,就成了千人一面的“八股调”;领导讲话套用模板,就成了没有个性的“车轱辘话”;甚至连学习体会也套用模板,说的都是相同的话,解决的都是同样的问题,没有区别、没有个性。如此套用模板,不人啼笑皆非,它我们的思维,滞止创新发展。
思维是什么?思维是世界中最瑰丽的花朵。有研究表明,左右一个人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不是智商,而是思维模式。思维是控制成功的密钥,而“模板思维”则了思维的特点规律。它是一种惰性思维,不积极学习进取,靠占用别人的、套用别人的经验吃饭;它是一种习惯思维,因循别人的思维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习惯一切、一切习惯,不思进取和改进;它是一种“保险”思维,认为循规蹈矩、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保险,走新、创新模板费时费力不说,还会带来风险。“模板思维”说到底是缺乏创新意识和担当,长此以往,必将陷入一种“径依赖”,离了拐杖走不好,没有“模板”干不成事,其结果不仅是个人素质难以提高,还会影响工作质效和事业发展。
1958年,同志在成都会议上指出:“把思想活泼一下。脑子一固定,就很。”“模板思维”,就是一种脑子固定或思维定势。一位学者说:“无论是谁,一旦戴上思维定势的锁链,思想的田野就会长满杂草,观念的窗户就会布满灰尘,灵感的仓库就要遍地发霉;倘若不砸碎看不见的锁链,就会被变革的潮流席卷而去。”身处急剧变化的信息时代,要想不落伍、有作为,就要勇于突破“模板思维”,多一些创造性思维,多一些敢闯敢试的勇气和担当,既不步人后尘,又不重复自己,才能走出一条新。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能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面对如此丰富的,我们要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睿智和眼界,不断开拓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思维层次,学会用新视野审视新变化,用新观念拓宽新思想,用新办决新问题,努力形成自己的“模板”,才能创新发展、行稳致远。
“拔足再濯,已非前水。”无论是行文还是做事,都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他人的经验也不可不加分析作为成功的模板。在工作和事业上,黄菊陈良宇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是必要的,但如果把他人的经验神圣化,不敢提出质疑,不力求去突破,就只会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牛顿是物理学的鼻祖,牛顿定律一向被认为是物理学中不可更改的真理,也从未有人质疑过。但是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不权威,敢于大胆质疑和扬弃,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从而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李政道和杨振宁这种敢于向权威挑战、对惯性思维说“不”的,既是科学研究和探索不可或缺的要素,也为我们干事创业树立了标杆。事明,任何创新创造都是突破前人的结果,而绝不是简单克隆出来的产物。如果认为先入为主就是先见之明,对权威盲目,对“已知”不敢超越,对“新知”不敢探索,那就跌入了心理暗示的陷阱。“消极的心理暗示是绑在想象力翅膀上的‘黄金’。”不扔掉这块“黄金”,鸟儿难飞高,事业难有成。
突破工作中的“模板思维”,看似是对别人的经验和模式的突破,实则是对自己的突破,是对自己不思进取、不愿动脑、因循守旧思想的战胜。人的头脑是最强大的武器,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头脑支配行动、左右方向。头脑想发奋,再难也会迎刃而解;头脑想偷懒,再易也会举步维艰;头脑一,诸事难办成。因此,突破“模板思维”,关键是要有认真学习、善于学习的追求,要有突破别人、敢闯新的勇气,要有善于预测、积极前瞻的担当,在变幻莫测的情势面前,时时注意变“被动适应”为“主动作为”,变“机械模仿”为“积极原创”,变“舒适安逸”为“自讨苦吃”,多一些居安思危的前瞻思维,多一些应对突发情况的“备胎”。这样,才能用创新的思维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推动我们的事业永不停滞、永远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