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方案> 文章内容

逻辑与形而上学工作坊(1):实体-主体原则与本质个体

※发布时间:2017-12-1 21:06:0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11月17日上午九点,“逻辑与形而上学工作坊”第一期在人文楼500会议室成功举行。该工作坊由我院逻辑学教研室和外国哲学教研室共同发起并主办,旨在通过探讨逻辑—形而上学领域的一系列专业问题,促进跨学科的交流对话。本期工作坊邀请外国哲学教研室的聂敏里老师为主讲人,逻辑学教研室的余俊伟老师担任主持人,逻辑学教研室的许涤非老师和外国哲学教研室的雷思温老师担任评议人,我院刘畅老师、裘江杰老师,天津外国语大学欧美文化哲学研究所吕纯山老师、社科院哲学所峰老师,以及校内外三十余名同学参加了本次工作坊。

  聂敏里老师在主题报告中首先阐述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实体-主体”原则,并认为该原则在《范畴篇》中被提出,并在《形而上学》核心卷中得到延续,是实体理论的一个核心原则。接着,聂老师指出,“实体-主体”原则是亚里士多德谓述理论的一个具体运用,亚里士多德通过运用这个理论以及严格区分主词和谓词,来区分实体与非实体,尤其是实体与普遍者,明确地将实体指向了个体实体。而在进一步地对谓述判断的一些特殊反例的分析中,聂老师表明,这恰恰强化了谓述理论中的“实体-主体”原则,并且明确了在最严格意义上作为主词和主体出现的只能是本质个体。而为了论证这一主题,聂老师先后诉诸了《论题篇》第一卷第七章对同一的划分,克里普克的命名理论,以及对“就其自身的存在”的哲学内涵的阐明。通过这三方面明确了能够作为主词出现的必然是一个本质个体。

  随后,许涤非老师从逻辑学视角出发,对报告做了细致的点评。她认为,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将语言表达式和语言表达式的指称区分开,这是古代逻辑学和现代逻辑学的区别之一。聂老师的报告用克里普克的严格词理论来帮助解释亚里士多德的谓述理论,需进一步讨论的是这两种理论能否建立起内在关联,以及是否只有依照传统谓述理论才能研究形而上学。她认为,亚里士多德四谓词理论的缺陷之一是缺乏对关系命题的讨论,这暗示了其形而上学的缺陷,如果现代逻辑丰富了逻辑理论,那么现代逻辑对于研究形而上学或许能够提供新思。

  雷思温老师将讨论面向进一步展开,做了思想史的回顾,补充了中世纪及晚期哲学对于该问题的讨论。在亚里士多德那里,逻辑学不可能离开形而上学进行讨论,“实体-主体”原则既是形而上学层面的,也是逻辑学层面的。这两个学科分离的端倪出现于中世纪晚期,由于司各脱不能够解决一与多、个体与普遍的关系,奥卡姆否定了共相具有任何实在性,认为共相是思想之中存在的对象,进而是一种心灵的图像,与外在事物具有相似性,由此产生了指称和指代的问题,对共相实在性的否定使得逻辑学取得其性成为可能。

  推荐:

  

关键词:工作坊的意义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