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实习报告> 文章内容

社会学系2018年实习实践报告会暨表彰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8-12-12 4:58:5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12月2日下午13:00-17:00,大学社会学系2018年实习实践报告会暨表彰会于二教407教室举行,来自本科各年级的150余名同学参加报告会。系副主任周飞舟,党委副石长翼,点评嘉宾、教师代表卢晖临、田耕、凌鹏、郭金华,团委邓安琪、常务副李沣恒等出席。活动由2015级本科班班主任主持。

  投身实践、品味田野、从实求知、社会历来是社会学系的优良传统。今年暑期,按教学要求,社会学系2015级本科生前往全国各地交流实习。为丰富第二课堂,系团委依托“百廿回望 新燕重行”“四十周年”“问道之江”三个主题,组织多支实践团开展社会实践。累计近200位同学参与实践,形成了一大批优秀的学术报告和实践。本次报告会面向全系本科生,既为实习实践参与者展示提供平台,更是一场生动的现场教学,为低年级的同学们提供经验参考、作出表率。

  6位优秀实习报告作者代表依次展示,在场老师们予以点评。赵启琛同学的报告主题是“精准扶贫政策下农村脱贫的村庄基础”。他采用田野调查、深度的方法,曾三次前往目标村庄进行调研,对当地的精准扶贫情况进行历时态的研究,采访了村委会干部3人,镇副镇长、镇扶贫办主任,以及39户村民,就小农生产能否成为有效的脱贫方式、农民之间的合作等问题提出看法。王嘉鑫同学研究的主题是“城市中产家庭的育儿压力”。她以定性的深度和定量的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研了和郑州6家中产家庭,形成资料,并对照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城市中产家庭的育儿压力主要来源于保姆和早教班不合意、祖辈照料不可及、精细化教养模式带来日益增加的责任以及滞后的性别分工。各位评委老师针对同学们的报告予以点评和指导,师生交流热烈,现场气氛融洽。卢晖临在点评王子昭同学“甜品烘培中的个体化与社会分层:下厨房网络社区民族志研究”报告时指出,研究需要通过对现实中人状况的理解来增进对网络民族志中人的理解,这样才会有更准确的判断,既关注网络中的人,也关注社会中的人。田耕在点评时表示,在本科阶段田野调查、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对于统计模型的把握,即使是对定量研究感兴趣,也需要回到具体的生活与人之中去理解。

  随后,3支优秀暑期优秀实践团代表分别展示。“重返魁阁”实践团先后到访昆明魁阁、大理古城、弥渡密祉和喜洲镇,以“从风花雪月到金山银山:大理民俗旅游发展之管窥与思考”为主题形成调研报告。“再探江村”实践团到访费孝通先生学术起步之地开弦弓村,重走先贤的田野之,回顾社会学大师们的学术历程,采用集体参访和分组相结合的方式,对现在的江村经济提出新的认识——“离土、不离乡、调研经济”。石长翼对实践团的展示作点评,他认为社会学系实践团的学术性很强,主题明确,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回忆了自己参与实践时的经历,对同学们克服困难、追求实效的实践表示认可,并鼓励大家再接再厉,保持优良传统,继续做好暑期实践。

  周飞舟优秀实习报告获人名单并为获同学颁,经过三轮评审,共有10位同学获得该荣誉。石长翼优秀暑期实践团名单并为学生代表颁,共有8支实践团获得该荣誉。

  知行合一是社会学不朽的底色,脚踏实地是社会学人共同的勋章。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积淀最深厚的社会学研究大本营,大学社会学系始终秉承“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的学科。自前身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22年成立以来,扎根土壤、心系田野是大师先哲们身体力行的学术传统,他们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在广泛深入的实地调研中攀登上一座座学术的高峰。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江苏吴江开弦弓村写下不朽名篇《江村经济》,“乡土中国”,梁漱溟和杨懋春先生在山东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实验,潘光旦先生在浙江嘉兴开展社会史调查,林耀华先生在福建的金翼、义序的人类学考察取得丰硕……这些社会学界闪耀的群星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与财富,也为20世纪大变革之中的中国提出了深刻的国情省察。

  今年5月2日,在五四青年节和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日前夕,习总考察大学,并与师生座谈。习总向同学们提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四点希望,青年学子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总的殷切期望,恰与社会学先贤的优良传统高度契合。恰逢北大百廿华诞,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5·2”讲话,总结回顾、承续百年北大社会学田野本色,2018年暑假,大学社会学系团委组织开展“百廿回望,新燕重行”主题实践活动,50余位师生分为“重返魁阁”“再探江村”和“寻觅金翼”三支实践队伍,分赴云南、江浙、福建等地,纵贯祖国大地,总行程约7000公里。新时代的社会学人,重走前辈先贤的田野之,感受社会变迁的时代脉搏,求真力行的踏实魅力。

  “再探江村”寓意着不忘初心,情系家国。江苏苏州吴江开弦弓村,中国现代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1936年在此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创作完成了博士论文也是成名作《江村经济》,费老后来更是26次重返江村,就“乡土中国”这一核心概念进行深度挖掘,江村也和费孝通先生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中国社会学的一座。作为1982年重建北大社会学系的主要奠基人,费老的初心不仅仅是面向中国社会学的,而是面向整个中国社会的家国情怀与思考。6月30日到7月6日,“再探江村”实践团一行来到开弦弓村进行深度参访,在费孝通纪念馆,同学们详细了解了费老在开弦弓村进行的长达半个世纪的持续调研概况,并与亲历费老26次重返调查的姚富坤老人进行了深入交流,老人以的方式生动细致地向同学们描绘了开弦弓村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热情地带领同学们参观新江村的风貌.同学们欣喜地发现,《江村经济》这本经典著作中开出的药方,如今已让老百姓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裨益,它是费老从江村一生“志在富民”的努力的一个缩影,更凝聚了北大社会学人永远的初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开弦弓村就是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一块活化石,而先辈们从这里开始的,需要源源不断的“新燕”们初心,脚踏实地的走下去。

  “重返魁阁”寓意着坚定,砥砺前行。抗日战争开始后,北大、和南开三所大学内迁至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广阔的云南成为学术研究的一片热土。20世纪40年代初云南大学-燕京大学社会学实地调查工作站在云南呈贡设立,史称“魁阁”。6月30日,“重返魁阁”实践团抵达之南伊始,便直奔这片社会学研究的沃土。在艰苦、物资匮乏的抗战大背景下,老一辈社会学人以家国为念,以学术为业,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与挫折,在广袤的大后方孕育出《禄村农田》《易村手工业》《昆厂劳工》等辉煌的学术作品,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社会状态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史称“魁阁学术共同体”,为当代中国社会学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给姨妹开苞实践团联合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的同学们,共同向魁阁群英致敬。在近百年之后,两校社会学人以“老朋友”的身份再次携手,时至今日,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为学术研究创造了先贤们梦寐以求的良好,也为新时代的我们提出了全新的,但无论兴衰,百年社会学人的是一致的。携带着先辈的,实践团同学随后前往大理地区和大学对口支援地弥渡县,就民俗文化的与旅游经济发展中的社会参与进行了深度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度等形式,收集了丰富的资料。

  “寻觅金翼”寓意着从实求知,沉潜生活。生活的本质往往恰是由那些并不引人注目而习以为常的部分构成的,“眼光向下”并非志不高远,更重要的是从对基础的沉浸中,从平凡的日常本身推敲与琢磨中有所悟,有所得。它是人类学的方法,也有着浓重的社会学味道。当代中国人类学奠基人之一的林耀华先生出生于福建古田县,所著《金翼》一书以小说形式写成,开创了中国文化人类学的独特叙事方式。同样在福建,林先生在福州义序写就巨著《义序的族研究》,这是中国人类学学者第一步以参考观察法研究中国汉族的家族、族而写就的人类学专著。7月1日到6日,“寻觅金翼”实践团一行先后走访古田和义序,循着林耀华先生的足迹与著作中的故事,在当地人依旧平静的日常生活中一幕幕还原经典概念的现实基础,并对当地的祠文化与家族传承结构进行了深入探访。走在乡间古道、村落老街,实践团扎根基层土壤,与当地居民、族贤达促膝长谈,深入交流,从心灵与心灵的互动中生活的沉潜与平淡中的不凡。正如林耀华先生在《金翼》结尾所说“把种子埋进土里”,在田野里奔走着的一位位实践团们,又何尝不是一粒粒希望的种子?

  社会学系此次暑期主题实践活动将学术传统与增强思政教育深度结合。随着实地调研的逐渐深入,同学们在扩展知识视野、贯通学以致用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传承优良传统、心系家国众民的感与责任感。高低年级合理搭配、校地多方紧密协作等形式,既为初入学界的低年级本科生提供了进入田野的难得契机,也为同学们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提供了良好平台,向着习总对新时代有为青年的期许不懈努力。

  行行重行行,是育卓越人才,是养平民情怀。百廿回望,新燕重行,既是勇立时代潮头,以变革的眼光与前瞻的视角中的思辨肩负历史责任,也是扎根本色乡土,最真实、最生动、最鲜活的人、事、物,回溯原汁原味的田野逻辑。愿做永远在上的社会学人,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http://cdgw.hengpunai.cn:27531/)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