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实习报告> 文章内容

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会议专题协商并通过案

※发布时间:2018-7-25 21:22:1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苏州是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发展职业教育成为助推我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市委市制定出台的《勇当“两个标杆”落实“四个突出”建设“四个名城”十二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专门提出了“职业教育卓越提升行动”,全力助推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市政协党组高度重视我市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把促进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列为今年的会议课题。

  为做好本次课题,市政协组成调研组,深入调研,全面了解情况。6月28日,市政协十四届十七次会议协商通过了《聚焦现代制造和转型升级,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案。

  苏州市委市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相关部门积极作为,社会广泛参与,我市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发展指标位居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呈现出“数量多,结构优,就业好,专业全”的良好态势,为推动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苏州职业教育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而兴起,苏州最早的专业职业教育机构是始建于1907年的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1911年创办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是苏州市职业大学的前身,是江苏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职业大学之一。创建于1984年的沙洲职业工学院是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被载入中国高等教育史。2004年苏州已率先在全省、全国实现了全大市高职院校的全覆盖,形成每个县级市都有高职院校的格局。

  得益于苏州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多元化的职业需求,我市职业教育专业和门类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形成了公办为主体、其他为补充的多元发展格局,形成了综合类和专业类相辅相成的院校结构布局。依据苏州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服务业的产业规划,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开设一批新专业,打造一批省、市精品专业、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

  截至2017年,全市共有职业院校60所,其中高职院校17所,在校生9.42万人,创建了国示范高职院1所、国高职院1所,省示范高职院7所,省高水平高职院建设单位3所;中职和技工学校33所,在校生9.2万人,国示范中职校6所,省高水平示范中职校15所,省三星级中职校8所。在全国率先探索职业教育集聚发展模式,建成苏州国际教育园。规模化办学,品牌化运行,错位化发展,学校与开发区充分融合,专业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在我市各县市区正在成为现实。每年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6万多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市政协调研发现,虽然我市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传统工艺传承创新和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职业教育存在结构性不足难题。目前,我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还是无法满足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市12个发展的重点行业均有重点人才紧缺,如电子工程师、数字信号处理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我市职业教育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人才质量,均不能满足转型升级的需要,也影响了苏州在全国的城市竞争力。

  (二)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偏低。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还不强,社会上还存在些歧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加上传统成才观念的影响,导致出现家长不想让孩子读职校,学生不愿意读职校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形象。

  同时,职业教育学生发展通道有待进一步打通,缺乏像等国家的职业教育学生发展通道,职业教育向基础教育、终身教育延伸不够。我市还缺乏相应的地方性法律法规来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四)职业教育资源布局不均衡。一是出现结构性不足。由于对职业教育发展前瞻性谋划不够,随着中、高招政策的调整以及人才需求和生源的持续增长,职业院校资源呈现出结构性不足。二是职业院校区域发展不够均衡。三是专业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因缺少统筹指导,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大数据、云计算等紧缺专业相对较少,影响了我市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五)产教融合深度有待加强。缺乏相关的政策和资金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还不高,参与度还不深,校企合作还存在一定的瓶颈,产教融合深度广度有待进一步推进。

  当前,我市上下正紧紧围绕苏州高质量发展,全力实施十二项“三年行动计划”。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卓越提升行动”对促进苏州高质量发展,为苏州勇当“两个标杆”,落实“四个突出”,建设“四个名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政协提出:

  (一)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发展战略的实施,都需要加大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苏州传统手工艺行业的传承发展来看,也面临着人才匮乏的难题,部分工艺传承已经到了濒危阶段,仅靠企业和行业自己培养人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有必要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来对接传统行业人才培养。

  (二)尽快推动我市职业教育立法。我市学习借鉴青岛市的成功做法,尽早制定出台我市职业教育地方法律法规。我市通过立法可以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将我市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以立法的形式加以固化和推广。二是结合我市职业教育实际,有重点的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管理体制、校企合作、政策扶持方面的瓶颈和问题。三是健全职业教育经费保障体系,通过法规的形式,确保职业教育经费的刚性保障。四是解决实训教师招聘和开展社会化培训的政策难题。

  (三)充分发挥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指导统筹协调作用。一是要理顺相关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苏州市职业教育发展领导小组、经教联席会议制度等现有机制的作用,明确职责,定期研判职业教育发展多头管理、资源分散的难题。二是要完善中职教育管理体制,赋予职校一定的自主发展权。要把中职与普通高中分开管理,建立符合中职教育的管理体制,切实增强学校的自主权,在管理体制、学科设置、教师待遇、职称评定、招生政策、教师招聘等方面赋予中职学校一定的自主权,进一步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和潜力。三是要统筹优化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瞻性先导产业,科学合理安排;发挥院校专业优势,精准对接产业发展,提前做才储备,杜绝各职业院校一窝蜂上马热门专业。四是要加大对民办职业院校的扶持力度。要解放思想,树立有教无类的,对公办民办职业院校一视同仁,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通过健全补贴、购买服务、基金励等形式,对民办职业院校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五是要加快提档升级步伐,适应转型升级的需要。打造一批一流的职业院校,逐步提升职教的品牌和社会影响力。六是要进一步优化中招政策。根据普职比的调整和生源变化,以及学生家长自主选择的需求,抓紧研究我市职业教育现有的招生政策,尊重学生和家长的自主选择,以职校生通畅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就业渠道吸引学生和家长。

  (四)持续推进校企合作深度开展。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在职教立法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苏州市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实施细则》贯彻落实,确保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二是激发企业参与热情。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联合开展招生、专业建设、实训实习、质量评价、毕业生就业创业、协同科研攻关等工作。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职管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科学测算建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的开展,用于补助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顶岗锻炼的单位、扶持公共实训建设。四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完业协会指导机制,鼓励行业组织发挥资源、技术、信息等优势,动员本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进一步扶持苏州市校企合作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拓展校企合作渠道和空间。

  (五)切实夯实职教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切实解决实训教师短缺的难题。有关部门,制定职业院校实训教师招聘办法,根据岗位特点和需求,适当降低学历等方面的要求,引进一批在企业一线实践经验丰富、实训教学明显的教师。二是教师待遇分配体系。要从职业教育实际出发,科学设计,优化薪酬待遇,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市场化培训。三是要进一步引进一

  批优秀职教教师团队和领军人才。要充分利用姑苏高技能人才计划、姑苏重点紧缺人才计划等政策,吸引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和人才队伍,通过人才队伍打造带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通过专业建设打造一流职教名校,让职业教育成为苏州另外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

  (六)积极推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一是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适应产业升级需求,采取补贴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等方式,支持企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全面推行现代(新型)学徒制度,对企业新招用和转岗人员开展技能培训。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重点强化高级技师等培训。三是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技能等级等制度,制定企业技术工人按技能要素和创新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鼓励凭技能创造财富、增加收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经费保障,建立、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四是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全部向具备资质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强化培训质量监管,对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项目实施目录清单管理,完善培训绩效评估体系。用更加优质高效的职业技能培训,打造素质高、创新力强的产业工人队伍。五是激励职业院校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政策措施,发挥职业院校资源、师资、设备、场地、信息的优势,科学设计教师培训薪酬待遇体系,让职业技能培训成为我市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考核内容和发展方向。

  (七)努力营造良好的职教发展氛围。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一是加强正面宣传,不断引导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要把苏州传统工艺与工匠发扬光大。三是重视职业启蒙教育。将工匠培育融入基础教育,依托现有综合实践课程,加强以职业体验为重点的职业启蒙教育,培养中小学生职业认知和职业兴趣。四是要积极引导广大家长和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五是要给予职教从业者相应的优惠政策。rixifu

  本文由 325游戏(m.325games.com)整理发布

关键词:实训报告:4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