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总结> 文章内容

中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我们每天都在向深海挺进

※发布时间:2018-3-17 1:13:1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东方网2月28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谁都知道,寻找、钻探、打油……从事石油行业的人,工作不仅辛苦,还有极大的风险。但就有这样的一群汉子,他们怀揣各种梦想,与星辰相伴,与大海为伍,数十年战斗在苍茫的大海上。他们被誉为赶海的汉子,而这一代又一代的汉子,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梦想。

  中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前身是由李四光组建的地矿部渤海物探大队,成立于1960年,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支从事海洋油气勘探工作的队伍。伴随着四十年的历程,这支队伍发展为聚物探、钻井、船舶服务、测录固试等一体化的行业一流综合性海洋油气勘探勘发央企,而局首席技师兼钻井分公司安全总监陈忠华,物探分公司团委副、发现2号定位组组长明多尔吉·尼木次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对于石油行业的艰苦性和性,陈忠华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然而,勘探三号这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半潜式海上平台,给了他诸多惊喜:喜作为井架工,当初要用手腕粗的麻绳拉杆子,用一百多斤重的大钳扣管子,现在都由机械替代了。

  但一踏上勘探三号就前往东海钻井的陈忠华,同样遇到了意想不到的艰苦:海上钻井,井架工要爬上20多米的高空,钻井用的泥浆材料全部人工配制,每人一天要搬运5吨,每袋都要用刀划开,倒进泥浆池搅拌。一个班次干下来,连筷子都捏不住了。陈忠华说。

  在海上工作三十多年的老陈,感触最深的,还是给企业带来的发展。以前,井架工与司钻工对话,靠嗓子大吼;现在,有了对讲系统。以前,敲一下钻杆,表示起油车;敲二下,下油车;敲三下,不动。现在有了摄像头,所有操作一目了然。而泥浆输送,早就实现了机械化。

  勘探三号服役了三十多年,经过不断的和升级,至今仍然是钻井队伍中的王牌,受到国内外客户青睐。老陈做井架工时,干一个月休息一个月,现在上平台和出差,去年竟干了200多天。老陈说,人虽然辛苦,但看到勘探三号的雄姿,我就为祖国自豪。

  家居塔克拉马干沙漠不足一百公里的明多尔吉·尼木次仁从小就知道,新疆是距离大海最远的内陆地区,他要走出戈壁沙漠,亲吻大海。为此,他选择了大学测绘工程专业。通过学习,他了解到,海洋物探,就是用仪器给大海做核磁共振式体检,阐明海洋底的地质构造及其演化,查明各地质年代沉积物的分布,寻找石油和天然气。

  2010年,尼木次仁登上发现二号,他完全被先进的系统和采集设备所震撼。这条船上共有18个国家的人员,但作业的,就只有美国、英国、中国等5个国家人员。两年里,他的足迹遍布西非、加勒比海域,从最初一个晕船者,变成一个驾驭大海的人。

  2015年2月5日,尼木次仁的孩子出生,组织上恰好委派他远赴南极海域进行二维勘探。妻子对他说,去拿下南极吧,家里有我。他登上了十年前征服北极的国际著名物探船发现号,一行驶,他仔细研究资料,不敢有半点闪失。在南极的工区纬度高、有浮冰、海水温度低、作业窗口短暂,而外方客户又希望把磁偏数据接入系统,并参与运算。虽然尼木次仁第一次听说这种方法,但经过努力,解决了技术难题。同时,在施工中,他多次纠正了外方提供的测线数据,赢得了外方的称赞。

  2013年底,由中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投资建造的发现六号下水,这艘可用于全球1类无限航区范围三维地震数据采集作业并能对三维采集资料现场处理,具有采集数据高速传输系统,配备直升机平台,可12根8000米地震采集电缆和双震源7排气枪阵列的先进物探船,是目前亚洲最先进物探船之一。尼木次仁上船参观时,激动得流下了泪。当晚,喝醉的他做了一个梦,自己像一条深翔海底的鱼。

  

关键词:钻探工作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