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总结> 文章内容

贵阳市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7-10-8 18:57:0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过去一年,我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有关农业农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市的坚强领导下,得到了省直各部门的关心帮助,按照省委常委、市委陈刚提出的“1+3+5”(即:以实现农业现代化,打造发展升级为总体目标,突出工业、市场、生态三个核心,强化顶层设计、园区建设、产业提升、城乡统筹、扶贫攻坚五个主攻方向)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思,全面深化农村,夯实扶贫开发基础,农业农村工作保持了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农业总产值完成164.98亿元,同比增长6.8%;一产增加值预计突破百亿元,完成108.02亿元,同比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完成10826元,同比增长12.7%。农产品加工产值完成400亿元。

  (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完成投资25.63亿元,建成53个“提高型”示范点,在巩固提升 “十里画廊”和“泉城五韵”示范带基础上,建成观山湖“环百花湖沿线”、息烽“红岩葡萄沟”、花溪“青岩古镇沿线条示范带,提升村级综合楼136个,建成通村油416公里;解决了7.91万人饮水安全;建成小康房2500户;实现农村通电、电讯全覆盖;完成农村危房10081户;建设基本农田3万亩。“小康房”、“小康讯”、“小康寨”位列全省第一,小康水从第4名上升到第1名,总体排名第2名。

  (三)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全市19个省级农业园区完成投资86.15亿元,占今年目标任务40亿元的215.38%;完成高标准种植66.53万亩,占目标任务29万亩229.4%;入驻企业234家,占目标任务72家的325%,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58个,占目标126个的204.7%;总产值106.1亿元,占目标40亿元的265%,销售收入85.55亿元,占目标35亿元的244.4%;带动农民15.52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000元以上。

  园区总体上实现“增比进位”。在2014年全省绩效考评中,我市进入全省引领型园区7个。在全省排位第1-10名的园区中,我市2013年没有一个园区进入前10名,2014年有2个进入,其中,白云园区名列全省第2名;在全省排位第11-20名园区中,2013年仅进入1个,2014年进入2个。

  扶贫园区实现“零”的突破。2014年,有3个园区进入省级重点扶贫园区,2013年一个都没有进入省级园区。

  (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出台了《贵阳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行动计划(20142017年)》(筑党办发[2014]21号),并于当年实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施“3个20万”微型企业扶持政策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延伸行动,制定了《贵阳市“3个20万”微型企业扶持政策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办法》,鼓励和支持村集体、村集体经济实体以及村民利用现有资金、资产和资源,以入股、合伙、租赁、专业承包、提供劳务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全市共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占股的微型企业419户,其中贫困村集体经济占股的微型企业159户,消灭“空壳村”126个。

  牢牢抓住园区在产业聚集、科技组装、功能拓展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围绕“畜、禽、蛋、奶、菜、果、药、茶”八大优势特色产业,按照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精、产业链条完善的思,园区逐步由单一生产型向都市休闲型转变,具备都市休闲功能的园区已占园区总量的80%以上,园区综合效益得到提高。大力开展“百村示范”和“千村创建”工程,注重相邻村庄之间的协调发展,对道、建筑风貌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联动建设,实现“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形成以点连线、以线成面、示范带动的良好格局。

  (六)农村稳步推进。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加快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全国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试点工作会议在我市顺利召开,我市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继续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土地承包经营确权“三四五五五”工作法。2014年3月,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上我市就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作了典型交流发言。

  (七)农村社会治理能力明显增加。深化农村决策、管理、监督工作,建立“五老”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议事协调机制,规范村民行为,推进村民自治。加强“四有、六统一”群众工作网络建设,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建立村级便民利民服务站(室、中心),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服务。示范点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矛盾纠纷化解率、群众幸福指数分别达80%、90%、90%以上,农村和谐家园建设和农村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八)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全市参合农民180万人,参合率98.8%,开展了城乡居民大病医疗试点工作,有效遏制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建立了统一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名称、政策标准、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四个统一”。通过开展转移技能、农村实用技术、创业等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创业能力,全年完成农村劳动者就业创业培训2.79万人。

  (九)扶贫开发进一步深化。按照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的要求,重点抓了“四个到位”(即:扶贫开发对象识别到位、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帮扶措施到位,督促考核到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2014年,减少贫困人口3.15万人;完成180个贫困村“减贫摘帽”,超目标20%全面完成扶贫工作任务。

  (一)围绕“顶层设计”,抓城乡统筹。市委、市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省委常委、市委陈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以都市现代农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贵阳“三农”工作的主要抓手,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并于4月11日高规格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制定了《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提出了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前所未有的支持,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二)围绕“民生解困”,抓结构调整。出台了解决“民生十困”行动计划,加强产业、质量、市场、储备和创新五大体系建设。新划定30万亩城市基本保供一线菜地,与市州合作建设补充性二线菜地,与外省合作建设调剂性三线菜地,打造清镇、息烽两个“千万羽”肉鸡产业,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产品供给“双赢”。

  (三)围绕“美丽乡村和园区建设”,抓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按照“整合资金、整合资源、整合力量”的原则,强化统筹协调、强化资金投入、强化点面结合,六项行动计划有序推进,共投入资金174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和园区建设。完成了128个美丽乡村规划,编制了《贵阳市美丽乡村民居建筑图集》,农村水、电、、房、讯、寨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农村生产生活进一步改善;以“园区生态化、农业都市化、技术标准化、产业特色化、发展融合化、投入多元化”六化建设为引领,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围绕“精准扶贫”,抓小康建设。在认真落实“四个精准”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扶贫开发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搭建 “四台一会” 金融扶贫平台,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扶贫开发模式,构建行业扶贫、专项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着力实施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和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民生工程,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五)围绕“机制创新”,抓农村。推进以产权制度、集体经济、现代农业服务、金融、农村社会管理和小型水利设施产权为核心的农村,突出土地、林、茶、果权确权颁证,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整合各类资源,经市委、市批准组建市农业投资发展集团。推进供销管理体制,组建市供销集团;推进水务一体化,整合全市涉水职能,组建市水务管理局,实现城市与农村,供水与排水等涉水事务统一管理。贵阳市被水利部批准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六)围绕“改善”,抓招商引资。转变作风,优化招商,安商、亲商、富商,全力对外对台招商,按照“规划优先、龙头优先、服务优先”的原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实现精准招商,积极引进正大、伊利等知名龙头企业入驻我市。

  2014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省委、省、市委、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发展仍然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情况,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还未得到根本化解;农业产业链不长不全,集中度不高,特色不明显;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与城市生产生活条件差距较大,“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违章建筑未得到有效根治。

  推荐: